校园动态

Campus News

首页 / 校园动态 / 宣传报道 /
听听这两位北大“学霸”谈高分心得

作者 : 【三峡晚报】    来源 : 校办    时间 : 2019-08-01

本报记者汪蕾   通讯员黄文坚
       想方设法给孩子择校,东奔西跑送孩子补习,眼下,不少家长都苦心经营,为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但对于今年宜昌高考文科662分、夷陵中学2019届华萌班毕业生刘义婷来说,她的“十多年求学路”似乎走得更从容,在她的父母和她看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可就是这样一个个子娇小的女孩,却蕴含了巨大能量。在北大综合营的测评中,她获得总成绩全省第一,并顺利拿下北大博雅计划资格,最终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录取。
        一个普通的邻家女孩,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别人家的孩子”的?昨日,记者专访了刘义婷,聆听了她的学霸经。
                                                                                        谈学习:要学会深入的自主学习
        小学就读于铁路坝小学,后来分流至绿萝路小学至毕业,初中就读于宜昌市十六中学,刘义婷从小到大都是读的家门口的学校。她认为,无论读什么学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聊起学习秘笈,学霸们的方法几乎都是共通的:课堂上一刻都不能分神;课下,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好,并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感悟,结合多种题型深入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再请教老师和同学。
        除此之外,刘义婷也有自己的好方法,就是平时会对老师教授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她说,自己准备了一个活页的归纳本,看到好的题目就会抄下来,后期如果看到相同类型的题目,也会进行集纳,总结共性、强化记忆。刘义婷也强调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她说,从初中起,她每天有对课后时间进行整体规划的习惯,确定两科重点学习时间,剩下的碎片时间就主要用来记忆。
        对于暑假学习,刘义婷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她说她会利用暑假进行查缺补漏,把上学期薄弱的知识点反复巩固,稳扎稳打。
                                                                                      谈补课:保持自己的节奏学习
        刘义婷说,自己比很多同学都幸福,因为没有被父母逼着去上太多补习班。她告诉记者,从小到大,都没怎么上过培训班,除初中补习了一段时间的数学外,基本上没有上过其它培训班。因为,刘义婷觉得,到校外培优的,要么是补差,要么是“提前学”,这两点自己都不需要,而且她希望保持自己的学习节奏,不希望被外界干扰太多。
       她说,虽然没上过补习班,但她一直坚持深入的学习。
       刘义婷分享经验说,学习要善于归纳总结,她说读初中时,数学难度上升,她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又自学几本稍有难度的教辅材料,但重要的是自己先思考先想,再去问老师,注重过程,而不是一味地提前学。
                                                                                     谈父母:有共同的话题很重要
        相信每个学霸的背后,都有一对用心的父母,刘义婷的父母也不例外。聊起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刘义婷满满的感恩之心。
        因为右手不方便,刘义婷从小就用左手写字、吃饭,妈妈也是她最好的启蒙老师。为了能有针对性地教刘义婷写字,妈妈先当起了“左撇子”。一撇一捺,亲身体验着左笔书写的每一个难点,然后,再慢慢讲给女儿听,很快,刘义婷左手写字越来越灵活自如。“小学和初中时,身边很多同学都在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但我的妈妈能征求我的意见”,刘义婷从小就爱好画画,她的妈妈就支持她学画画,一直到小学毕业,这个爱好也一直陪伴她到高中,也是她减压的好方法。
       很多孩子进入青春期,都感觉和父母无话可说。但在刘义婷的家里,只要她回家,全家人都是有说有笑,气氛特别好。她说,虽然父母和孩子之间有年龄代沟,但她的妈妈会学习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比如新闻、人文地理和电影等等,有空的时间,刘义婷就会和妈妈聊聊这些话题。
       高考结束后,刘义婷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尽情享受了假期的轻松,她和父母先后去了三亚和重庆旅游,开阔了眼界。剩下的一个月,她也早就计划好了,锻炼身体、学习家务、自学电脑、陪伴父母,然后就准备去北京大学报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本报记者杨自林
       只在初中时,在校外上过一门数学提高班;阅读兴趣广泛,家中堆满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课外书籍;高中时很少考取年级第一;参加清华“领军计划”自评选拔招生,意外没能通过笔试……“没啥特别的学习心得。”和以往每一个高考考取第一的考生一样,在问到学习经时,付金悦和她的父母,同样是这样说。
       记者在采访付金悦和她的父母后发现,实际上,除开付金悦自身的天资聪慧,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在她这10多年的学习陪伴中,同样付出了很多。
                                                                                           只要能考过80分   小学时别在意班上的排名
       7月30日上午学习英语,下午在健身房健身,晚上参加同学聚会;7月31日上午8点,从家里出发,再次来到健身房。虽然是完全放空的暑假,但付金悦并没闲着,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
       “高考结束估分时,只估了680分。”付金悦说,取得702分的成绩,还有些意外。实际上,付金悦在夷陵中学三年学习期间,考取年级第一的次数非常少。最后她归纳为,心态和临场发挥表现不错,数学和英语比预估的要高。
        付金悦在宜昌市实验小学期间,成绩一直在前三名徘徊。父亲付浩说,小学时主要是培养学习习惯和自觉性,只要成绩不低于80分,家长就不要太心急,更不要太在意孩子在班上的排名。
        付浩还介绍,小学的学习相对比较轻松,当时只给孩子报了音乐和舞蹈类的课外培训班,在塑造形体的同时,培养一些业余爱好。如今,付金悦弹得一手好钢琴。
                                                                               “桂林山水甲天下”   学完课文父母带她游桂林
“小学有一篇课文《桂林山水甲天下》,学完后,爸爸妈妈就真的带我去了趟桂林。”付金悦至今还记得,那是一次非常期待和快乐的旅游,现实中的桂林山水,比课本上看到的还神奇。
       付浩说,课本上看到的东西,只要条件允许,就一定要带孩子到现实中去看看,培养写作兴趣的同时,更利于孩子开拓视野。
       在付金悦看来,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母亲金丽华说,小学时自己带的比较多,到了初中和高中,完全是父亲在管孩子了。父亲付浩,是夷陵中学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时间上比较同步,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付金悦的初中在八中,家住老夷陵中学附近。每天早上,付浩都要将女儿先送到学校,再到学校上班。到了高中,父女俩则是时间完全同步,上学和放学形影不离。
                                                                              只上过一门提高班  学习完全跟着老师的步伐
        付金悦的家中,堆满了从小学到高中时期的课外书籍。付金悦家的楼下,就有一家书城,从小学开始,除老师要求买的书籍,课外兴趣书籍,占了很大一部分。
        付浩回忆,每次亲友聚会时,女儿都会带上两本兴趣书籍。付金悦有个好习惯,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回到家很快就能完成,父母不会再另外加作业,多余的时间,就看自己感兴趣的书。“广泛的阅读,有利于提高写作兴趣和能力。”天文地理、武侠小说、电游和动漫,都看得比较多。
        小学时期,付金悦并没上课外培训班,主要是跟着老师走。在初中,只上过一门数学提高班。“上课听讲必须绝对地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每一步。”而到了高中,付金悦更是把自己全部交给了老师。
        高考结束后,付金悦还参加了清华“领军计划”自主招生的笔试,但遗憾没能通过。付金悦后来回忆,那次考试涉及很多奥赛内容,自己确实关注得比较少,考得不好在情理之中。
        高考成绩公布,在选学校与专业时,父母和她一起集中探讨,虽有意见不一,但最终达成共识,选择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未来的方向还没确定,到大学去寻找自己的答案。”再过半月,付金悦就会和宜昌其他考取北大的学子一样,踏上新的征程。

88888.jpg

9999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