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Campus News

首页 / 校园动态 / 师生活动 /
因为有爱

作者 : 陈钢    来源 : 校办    时间 : 2003-01-04
 

因为有爱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陈钢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一个班集体教育教学的领导者——班主任,其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班集体良好的班风的形成,也直接影响学生健康而全面的成长,更影响着一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班主任,一直是我们在探寻的问题。班主任必须有无私的爱心,要给学生无限的关爱;班主任必须严厉,因为“教不严,师之惰”;班主任必须不断适应时代的潮流,因为时代在进步,学生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班主任怎样给自己在班集体中进行角色定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班主任是一个领导者

作为一个领导就应该帮助班集体确定集体的目标并阐明目标的意义;应该将集体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应该团结全体学生,帮助他们朝向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应该在全班学生中间和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氛围;应该热爱这个班级体并锐意把集体建立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集体,让学生感到心情愉快,追求胜利,充满信心。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班主任在领导者这一角色分成两大类:监督型和参与型。

监督型的领导往往凌驾于所领导的班集体之上通过施加监督和控制来领导班集体工作。教师单独决定班集体的一切事项,对学生有权惩罚和施加压力,其结果就形成了“猫”和“老鼠”的“游戏”,或者是有了“克格勃”的别称。这样的集体中,虽然纪律很好,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不关心,学生的情绪和态度都比较消沉或冷漠,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压力多于动力,对于高中生特别是寄宿制的高中犹不合适。

那么参与型的领导呢?这是民主型的,教育学生对班集体的各项工作共同关心,积极参与并在教师的领导下,以民主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认真完成集体的目标。学生感到自己是集体的主人,具有集体荣誉感。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互相关心、互相支持,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这一点,班主任一味严厉,一味高压,势必将自己定位在“救火队长”或“监狱长”(学生给此类教师的别称)的角色上,必然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班主任是严父慈母。

在寄宿制学校里,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寝室及其他活动区,接触父母的时间少之又少其良好习惯的形成主要靠学校教育,而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又是班主任必须时刻关注的。严格要求是必要的,无论是校纪校规,还是为人处事,都应严格要求、正确引导,要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仅是教师,更是一位严厉的父兄,使其在潜意识中有一种模仿的欲望,进而形成习惯,从而真正提高其思想品德修养。要让学生敬重,必须以身作责,对于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为学生树立榜样,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班主任还必须有慈母一般的爱心。学生写作文时谈到家人,最多的是母亲,因此要将学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必须如慈母一般去爱学生。细心是首要的,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困难要及时发现,及时引导,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关心他。在生活中更应该这样,当学生出现疾病时,出现思想问题时,作为班主任,应该及时出现在学生的身边,特别是在寄宿制学校,学生生病时以往都有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而现在得靠班主任的悉心照顾,这样才会使学生真正的爱这个集体,爱老师。当然对学生的关心不仅仅是在生病时,平时日常生活中更应如此。因为十五六岁的中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而独立生活,是特别需要慈母般的关怀和照顾的,如果做到这一点,也从一定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班主任是一座桥梁。

我这里所说的桥梁,并不仅是学业上的,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即班内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还有家长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桥梁。

首先在班内的交往中,特别是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我想用一下几种形式来具体阐述:

1、教师与学生单向交流,效果较差。(图一)

2、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流,效果较好。(图二)

3、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流,同时也让学生之间保持一定的交流,效果好(图三)

4、教师成为相互交流的中心,并且促进所有成员的双向交流,效果最好。

                             

              

                            

(图一)                   (图二)               (图三)

上述第四种模式是多向交流。教师作为班集体的一名普通而有特殊的成员与每一个学生充分交流,同时也是自己成为联系学生的纽带,进而促进更多的学生学会与老师交往,学会互相交往。我认为这是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最佳途径。

在这种模式中班主任应主动放下“师者”的身份,以一种“朋友”身份出现,这样可以使学生感觉到是平等交往。而不是“受教育”。一旦学生首肯了班主任的“朋友”身份,他们就会敞开思想的大门,与班主任“朋友”交换彼此的看法,这对于班主任做思想工作无异于大开方便之门,一定会事半功倍,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愉快、团结、合作的氛围,对良好的班风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在班内准备了一个日记本,封面上写到“让我们共同纪录这段难忘的时光,多年以后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在翻开它,会发觉我们的生活原来如此多姿!”

结果同学们反应特别的强烈,争着提笔疾书,无论是学习、生活、家庭甚至情感上的困惑都一一记述,并且不是对我一个人讲,而是相互答疑、相互关心,班级凝聚力骤然提升,最后,有一大批学生竟觉得用笔来书写表达太慢,就直接找我谈话,在课外活动时间、中午下午食堂就餐时间,只要他们有疑惑,都会主动与我谈心,因为他们觉得与我谈心有很大的收益,可以及时调整学习生活中的不良倾向,可以平息思想上的波动。同时班级干部也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充分利用谈心,大胆的开展班级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也可以说达到并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目标。

其次是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家长与老师交流时非常普通的事情,这也是班主任的工作之一,但是教育学生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家长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最大的障碍就是所谓“代沟”问题。有些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特别严格,在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问题上与“早恋”划上了等号,粗暴的禁止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外出活动。而有的家长则在学生面前翻来覆去的大谈“学习经”“时间经”“刻苦经”等等。像这样的例子在许多家庭中都很普遍,那么学生又怎样看待呢?一个字“烦”、两个字“罗嗦”,更有甚者想离开家庭,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我利用接待家长及家长会的机会,给家长们提出一个要求:改变身份,以朋友之心与之交流,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熟悉青春期阶段的心理特点(叛逆心态),用轻松和谐的谈话内容去拉近彼此距离,例如定期以书信形式进行交流,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许多学生与家长现在已经能够坐下来认真探讨彼此的观点与看法,我想这肯定要比家长专制要好得多。与此同时在学生之一方面,我也注意引导学生去想一想家长们的心理,也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鼓励他们主动与家长沟通,也受到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四、班主任应该是一位不错的心理医生。

班主任当心理医生,这也许有些苛刻,但一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懂得心理学理论,这是不争的事实。不懂得心理学理论,或不按心理学规律办事,就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不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势必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从初中开始,许多学生就生活在重重压力之中,对社会了解甚少,加上家庭教育的种种偏差,一旦离开了家庭的温室,独立的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生活,生理上需要适应,心理上更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据权威杂志现实的数据来看,以往我们认为非常正常的学生中至少有70%,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心里不健全的情况。这说明什么?说明学生不是没有心理疾病,而是我们忽略了它们的存在,而我们班主任就应该担当一个心理一生的角色,去给学生予以咨询和治疗。

有这样一个学生,成绩一直比较优秀,但她自己反映:对于一些记忆性的内容,或者考试中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总是对自己不放心,迟迟不敢下笔,瞻前顾后,凭白浪费了许多时间,深感苦恼。针对这个情况我帮助他进行了分析:1、平时记忆方式有问题形象记忆过多;2、复习巩固效率不高;3、在以前的生活中出现过某种变故而影响了自信心。

果然第三种情况被学生认可,同时她也讲述了幼年的经历。鉴于此我建议她多做记忆训练,努力保证正确率,同时忘记幼时的经历,逐步消除心理影响,受到了一定的效果。

还有一名学生,行为习惯差,并伴有“暴力倾向”:踢坏门,摔东西,打架等等。按以往就会将此学生归入双差生行列,而严格约束他的行为,但我却认为这里面一定有问题,于是利用一次就餐时间与之轻松的交谈,并同学生家长进行多次交谈,最后总结出一点:该学生的父亲性情急躁,教育方式粗暴,在家中经常发生摔东西,打学生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也就被同化了,“以暴制暴”。针对这种情况我主动同其父亲交谈指出他在家中的一些行为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他用温和的态度。最终使得父子关系有了较大改善,平时对该生也多从生活上的一些小事去关心他、感化他,经过一段时间该学生的无论在行为习惯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当然仅此两例并不能说明我已具备了心理理疗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该多学习些心理学专著,以充实自己,促进自己的工作。

五、班主任要成为学生心中的“名星”。

学生好追星,在学校中学生接触最多的除同学外就是教师。在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并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那么作为教师同样也应该有高素质,我觉得当一回学生心目中的“明星”未尝不可。

一旦被学生认可为“明星”。那么学生必然佩服,必然对教师的要求格外“关照”,那么我们何不利用学生这一心理进而在潜意识中影响学生,去帮助他们培养多种能力,多种兴趣和爱好,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呢?

当然,并不是要求教师真正成为“歌星”,“球星”,“影星”等等,我们应该针对学校这一特殊的环境,努力培养自己某一方面的才能,让学生佩服自己。例如:写一手好字,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有雄辩的口才,有渊博的文史知识、歌曲舞蹈技能、摄影绘画技巧、体育运动能力、电脑知识等等。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着力培养,总有一天学生会追逐班主任这颗“明星”,这不就顺理成章的将学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了吗?同时也用实际行动教育了学生“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就”,这不也是促进班主任工作开展的一剂良方吗?

 

总之,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给自己进行角色定位,以适合时代的需求,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创造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新途径,而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字上“爱”,因为有爱,我们才能更好的完成这项神圣的任务。

最后我衷心祝愿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责任编辑: admin  审核: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