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Campus News

首页 / 校园动态 / 师生活动 /
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作者 : 辛平    来源 : 校办    时间 : 2004-11-23
    各位同学:

    下午好!

    刚过去的两周,是同学们非常紧张,情绪波动很大的两周,因为高一、高二年级的期中考试刚刚结束,高三年级也刚参加完11月份的大型联考。有部分同学面对自己的考试成绩心情很沮丧,内心很苦恼,用高一年级个别同学的话说:长这么大还没受到过如此沉重的打击。为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决定借此机会,面对全校同学,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

    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有疑问:什么是心理健康?怎样才算心理健康?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定义为: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智力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人格完整、人际关系和谐、心理特征符合年龄特征,并与社会协调一致,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为了便于同学们从感性上去理解“怎样才算心理健康”这一些疑问,我们先来听听两则小故事:

    有一个成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整天闷闷不乐,也不愿和身边的伙伴一起交流,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院长总是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你也不能把它卖出去。”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格越出越高。回到院里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出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徐徐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向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价值、有意义。”

    另一则小故事:

    有两位年届70岁的老太太,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选墓地,写遗嘱;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于是,她在70岁高龄时开始学习登山,其中有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高山。就在最近还以95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从这两则故事可以看出:当一个人表现出不同的心态时,便有不同的行为和情绪体验。当用积极心态去思维和行动的时候,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出现,成功似乎总在向你招手。我想,这便是健康心理给人们带来的收获。

    “雨花健心房”在近几年与学生交流谈心中发现,我校的部分学生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以及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残或伤人现象。我把这些不良的行为和情绪表现归纳为四种类型: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挫折适应问题。今天,我准备就其中二个问题通过一些案例引导同学们一起思考,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该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如何让自己充满自信、乐观、坚韧、宽容、合群的健康心理品质。

    首先我们来谈谈学习问题。在与同学们的交流谈心中,感到同学们困惑最多的就是学习问题。比如,因学习困难而缺乏信心、考试焦虑、怀疑自己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稳定、考试舞弊、厌学、逃学等一些不良心态和行为。下面,我们先来听听两个案例:

    案例1:有一高二女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周围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初中时的全年级前几名落到高中的140多名。前来咨询时她痛苦地说:“1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

    案例2:有一位男生也谈到,自己平常学习不错,偶尔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但每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紧张、恐惧的地步。

    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因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父母期望值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导致逐渐丧失信心而厌学;第二个案例表现出来的问题是考前焦虑。

    为何厌学,是因为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不能达到统一。学习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不是在为自己而学,而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在心理上表现出来的是被动、失望、压抑等消极心态。

    为何焦虑,是因为害怕考试后的结果,这个结果可能导致同学的轻视,老师的放弃,家长的责备,担心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在内心总感到紧张、焦虑和恐惧。也是消极心态在作怪。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消极心态就是一个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在心理上出现的极度失望、压抑等不健康情绪。我们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都会产生某种消极心态,在这里,同学要端正一个认识,不要认为有了消极心态就是自己有什么“病”,也就是说消极心态每个人都会产生,只是每个人产生的程度不一样,以及消极心态出现后采用的处理方式不一样?在学习方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及时预防消极心态的产生或疏导已形成的消极情绪,找到学习的动力。

    一、认识自我。“认识自我”这四个字是镌刻在古希腊戴尔菲城那座神庙里惟一的碑铭,犹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尼采曾说:“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优势,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过:一般人的心智能力使用率不超过10%,大部分人不太了解自己拥有的才能。其实,在同学们身边就有很多事例,如有的同学学习成绩不优秀,但在体育、电脑设计、经商意识、管理能力、写作等,许多方面表现得很出色,比如,没有参加高考的青年小说家韩寒的成才就是一个典型。虽然社会、家庭、学校间接地给了我们很多压力,甚至不自觉地在暗示同学们,只有通过高考,前途才会光明的一些片面思想,甚至在评判同学们是否优秀也只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即你的成绩是否优秀,便一锤定音。我想,有很同学早就意识到这一问题,但无法改变现实。我只想告诉同学们,社会在进步,对事物的认识也在进步。只有当同学们认识到自身的潜力和价值时,你才不会自暴自弃,才不会让一生碌碌无为。

    二、恰当定位。在案例1中,那名女生在初中一直是年级前几名,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关注,老师们的鼓励,家长的赞许,自然心情轻松,没有压力,只有动力。当到了高中,且出现如此消极的情绪,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如何定好位?一是要认清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大家都知道,凡是能进入重高的,在初中一般都保持在年级或班级前几名,走进重高可以说是高手云集,想要得到在初中时的那种情绪体验,就必须付出艰辛的汗水和智慧。二是目标要合理,符合客观实际。比如,A同学基础较好,他给期末考试“定位”为平均90分;B同学基础没A同学好,他把期末考试“定位”为80分,结果两人都实现了自己的期望,说明这两名同学都是成功者。反过来,如果B同学定位也为90分,其结果是没有实现自己的期望,内心就会失望,伤心,情绪低落,产生消极心态,影响下一阶段的努力。在这里我尤其希望同学们能做到“恰当定位,期望合理”,找到自信的支撑点。

    三、“行”字当头,永不说“NO’”。在学习中,要有应付挫折的心理准备,不要经常讲“我不行”。在与同学们的交往中,常常听到同学们这样一些话:我天生数学不行;我天生就不是学英语的料。其实,在他潜意识中就已经认可、接受了自己不行,因为他在这些学科上曾经感受过多次痛苦,为逃避再一次经历痛苦,便抛出了前面所说的话,给自己一个安慰和解释。此时,我只想告诉大家,成功者和失败者就是从这一观念的产生开始分化的,坚强的人经过100次失败后找到了成功,懦弱者便出从这里开始走向逃亡。因此,我希望同学们要多说一些“我能行!”,要敢于肯定和相信自己。

    四、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咨询中,常常碰到同学这样说:“我和其它同学一样努力,付出了同样多的时间,可效果且相差很远,我是不是天生就智力低下。”我当时就告诉这位同学:凡是进入夷陵中学的学生没有智力低下的,如果你自己这样认为,那便是给自己找下台阶的理由。在这里,我希望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同学从如下几个方面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其一,时间只是收获的一个要素,他们之间不成在正比函数关系式。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天天呆在教室里,似乎就会有收获,就是认真刻苦的表现,甚至有的同学只是为了博得班主任的一声赞赏。其实这就好比农夫跑到庄稼田里不除草、浇水,没有多少成效。

    其二,学会用心学习,用脑思考。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用手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琢磨、去思考。比如说记英语单词,如果你只是随意的浏览或漫无目的地抄写,也许要很多遍才能记住,而且不容易记牢。反过来,如果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往往可以很快就记住了,而且不容易遗忘。现在很多书上介绍的关于英语单词快速记忆的方法,也都是强调用脑联想的作用。

    其三,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变被动为主动性学习。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环节。有很多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想着其它的一些事情,比如今天下午的球赛该采用什么战术,想着午饭吃什么,或内心不停的关注着某位异性,思绪飘得很远很远。或者发会儿愣、看会儿其它的书籍,一堂课就这样一晃而过,结果是听了半天一无所获。所以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心无杂念地去听老师讲课,让自己的思维溶入到老师的讲授中,与老师的思路一起转动,此时你的思维便会显得异常敏捷,能准确抓住老师讲课的细节,把握住关键知识点。利用好了课堂时间,课后无需花费过多时间就能熟练掌握上课学到的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四,注重复习的科学性。因为遗忘有它的遗忘规律曲线,即先快后慢。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完全可以对症下药。经验表明,熟记一种材料之后,在前五天忘的量比后五天要大的多。因此,我们在复习的次数上应先多后少,比如,在识记后的第三天和第五天内分别复习一次,第八天再复习一次,这样,就比一个星期后再来复习二、三次的效果高得多。这就好比面对一个堤坝,我们应该在它发生渗漏时,及时加固,而不要等它崩塌之后再来重建。有部分同学老是报怨自己的记忆力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错过了记忆的最佳时机。另外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要打疲劳战,尤其是高三年级的同学,要视自己的精力而灵活撑握。

    其五,点滴积累,持之以恒。日本有一个著名运动员,曾连续三次获得奥运会男子马拉松冠军,当记者在采访时问他:马拉松是一项非常艰辛的比赛项目,你能连续三次夺冠,有什么秘诀吗?他告诉记者:最大的秘诀在于他能巧妙地分解目标,成功地运用点滴积累法。每次在他比赛前,他都要实地考察一番,以几公里为一段,记下一个明显的标志物,如一栋建筑,一个广告牌,把四十几公里分解成十几段,在竞赛的过程中,分别就以这些标志物为目标,完成一段就给自己鼓励一次,就是用这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心态,让他连续三次夺冠。其实,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具备这种心理战术,大部分同学的目标是考一个理想的大学,但往往没有将目标分解,当一有失败,就松懈,放弃了。其实,我们同样可以将目标具体化,将任务具体到一个月,每一周,每一天,比如,坚持每天记10个单词,一年下来,你就可以将高中所有的单词全部记完;针对数理化生每天坚持问两个问题,一个月下来,你就可以问五十多道题;每天看一篇英语阅读短文,一个月下来,便是30篇短文;每周坚持写一篇周记,一年下来就会有40多篇自己的满意的文章;所以我认为,学习贵在点滴积累,持之以恒。

    前面说到这些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归纳起来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这样一些健康心理品质:自知(即认识自我、恰当定位)、自信(即行字当头,永不说NO)、自控(即集中注意力)、坚韧(即点滴积累,持之以恒)。

    接下来,我想和同学们谈谈第二个方面的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在我们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大家从早到晚都学习、生活在一起,免不了有很多磕磕碰碰和摩擦,当出现这些问题的时,有一部分同学往往暴露出这样的一些不健康心态和不良行为,如:诬陷、嫉妒、背后猜疑指责、拉帮结派、打击报复等。下面,我们先来听听两个案例:

    案例1:有两名同学生在上下楼梯时碰撞了一下,彼此双方谁也没有先道歉,于是便发生了口角,互不相让,都认为是对方的问题,最后还动了手。因担心在学校把事情闹大受处分,便互相威胁,邀约社会人员在周六放学后作决断。矛盾从最初的两方变成了多方矛盾,“战争”一触即发,幸亏被老师们及时发现,才避免了这场“讲狠的战争”。

    案例2:小方、小灵毕业同一所初中,两人本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又在同一个班,住同一间寝室。两人原来的成绩都差不多,一学年后,小灵的学习成绩渐渐占了优势。小方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总感到不服气,和小灵说话时总是带刺。双方均感到别扭,渐渐疏远了,学习生活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一起来分析,在案例1中,两名同学的矛盾本来是同学在校生活中正常的矛盾,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兴趣、修养和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式等都不相同,磕磕碰碰是难免的。而这两名同学却没有正确的看待和解决这些矛盾,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去拉帮结派,将矛盾激化,也改变了矛盾的性质。案例2中,小方、小灵本是一对好朋友,小灵学习不尽如人意,她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而心生嫉妒,以致不能与好朋友维持友谊,也造成了双方的不愉快。

    从上面两则案例我们来分析,同学之间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对同学们的学习和成长都非常重要。

    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要具备如下一些心态:

    其一,抛开嫉妒。嫉妒就是看到别人拥有的而自己没有的一种心理反应,常常包含有愤怒、贪婪、憎恨、孤独和抑郁等因素。基督教会将其描述为七种致命罪恶之首。从案例2中,我们可以看出,嫉妒的确是一种让人极度痛苦的情绪,不仅腐蚀自已,还会伤害他人。

    受嫉妒支配的人常常觉得生活不公平,自身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而伤害他人。在生活中常表现出这两种行为:一是将自己没有的从别人那里夺过来。二是恶意地贬低他人,就如大家常说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最可悲是煽动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把自己的嫉妒转嫁给他人,给被嫉妒方以更大的打击。自然,因嫉妒带给嫉妒者本身的痛苦也很多,一是贬低自己,反应出来的心态是“我不行,我没用,是我没有做好”。影响自身的情绪,降低学习效率。二是同学关系紧张,没有多少朋友。三是因嫉妒,体质中抗感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生理上的疾病。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嫉妒就象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好的东西”。

    如何驱散这心灵中的恶魔呢?

    1、培养豁达的人生态度,心胸开阔,要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这是客观规律。

    2、转移注意力,给自己一个不嫉妒的理由。比如,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使自己真正充实起来,让自己的思维中没有它的生存之地。 

    3、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嫉妒者往往是将自己的劣势与他人的优势作对比,忽视了自己的长处而心生嫉妒。

    4、让嫉妒转变为前进的动力。有嫉妒之心并不可怕,在嫉妒心理中也存在积极因素,即发奋超越意识,我想,如果没有美国的强大,中国政府就不会提出振兴中华。将嫉妒心理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化消极为积极,算是最好的心态。

    其二,相互尊重。所谓尊重,就是在不违犯法律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不干涉、伤害和侵害他人。当今时代,在学校都提倡“以人为本”,在商业行业提倡“客户就是上帝”这些理念,其精髓就是两个字——尊重。同学之间,尊重是第一位的。

    其三,互相理解。在同学们生活中常流行这样一句话:理解万岁。正是因为缺失,才显得珍贵。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求别人来理解你,同时,你也要理解他人。从第一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那一方,先说一声“对不起”,可能就避免了后面的冲突,也不至于两名同学都受到学校严厉的处分。我们再来听听这样一则小故事:原东德柏林空军俱乐部举行宴会招待空战英雄。主宾是有名的乌戴特将军,一位年轻的士兵斟酒时,不慎将酒泼到乌戴特将军的光头上,顿时,士兵吓傻了,会场一片寂静,倒是乌戴特将军站起来,拍了拍士兵肩头,说:“老弟,你认为这种治疗能生头发吗?”全场立即爆发出了笑声,人们紧绷的心弦松弛下来了,盛宴保持了热烈欢乐的气氛。

    试想,如果乌戴特将军认为,酒拨到他的光头上有损尊严,而大发雷霆,严词训斥,那么盛宴会有怎样的气氛?将军又会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他也知道,士兵决不是故意的,于是便用一种很幽默的方式化解了当时尴尬的场景。用理解给了士兵以安慰,同时,也增添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有人说理解还是一种智慧的象征。

    其四,学会宽容。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宽容是人性的特点。要求我们相互原谅彼此的缺点和不足,这是自然的第一法则。”

    中国也有句古训:有容乃大。恰如大海,正因为它极谦逊地接纳了所有的江河,才有了天下最壮观的辽阔与豪迈!

    不管是与人交往还是维护友谊,宽容显得非常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它们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而宽容便是“共处”的必备条件之一。我对宽容有如下理解:

    第一,宽容能给人以修正错误的勇气和力量。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女企业家,发现身边一位助手拿了2000元钱,但她并没有发怒指责这位助手,而是关心地询问:“家里最近经济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是否需要一些帮助?”并拿出3000元钱,叫这位助手寄回老家去或留着急用。那位助手感动得热泪盈眶,主动拿出了那不该拿的2000钱,并解释了原因。后来这位助手对她上司忠心不二,为公司做出了很多大事。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人不慎犯有过失或错误,并且造成不良的后果时,他自己一定也会有所认识,感到后悔和痛苦。如果此刻给他最需要的理解和信任,不但不会使犯有过失和错误的人放任自己,反而会更激励这样的人痛改前非,将功补过。这便是理解和信任的力量。宽容大度有一种感化作用,他能以情动情,用理解和信任唤起人的良知,使人自觉的修正错误。

    第二,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超越国界和民族,能感动所有的人。在1991年11月1日,一名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在他刚获得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学位的时候,开枪射杀了这所学校的2位教授、其中一位就是这所学校的副校长安•柯莱瑞教授。11月 4日,爱荷华大学的28000名师生停课一天,为安•柯莱瑞教授举行了葬礼。安•柯莱瑞的好友保罗神父在对她的一生回顾追思时说:“假如今天是我们的愤怒和仇恨笼罩的日子,安•柯莱瑞将是第一个责备我们的人。”这一天,安•柯莱瑞的3位兄弟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他们以她的名义捐出一笔资金,宣布成立安•柯莱瑞博士国际学生心理健康基金会,用以安慰和促进外国学生的心智健康,减少人类悲剧的发生。不但如此,这3位弟兄还在无比悲痛之时,以极大的爱心宣读了一封致卢刚家人的信。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致卢刚的家人:

    我们经历了突发的剧痛,我们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候失去了她。我们深以姐姐为荣,她有很大的影响力,受到过每一个接触过她的人的尊敬和热爱——她的家庭、邻居,他遍及各国学术界的同事、学生和亲属。

    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个周末你们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惊的。

    安•柯莱瑞最相信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的是要分担你们的悲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痛苦的时候,安•柯莱瑞最愿意看到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爱。我们知道,在此时,比我们感到更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安•柯莱瑞也会这样希望的。
                                                        诚挚的安•柯莱瑞博士的兄弟们


    我相信,不仅卢刚的家人,每一个中国同胞读了这封信都会被深深的感激所包围。懂得当一个人拥有了宽容之心,她的心灵将是多么的高尚。

    “人”字由一撇一捺组成,一撇是“我”.一捺是“你”,你我两人或更多,才能组成人的世界。人活着,就是“与人共处”在同一个地球上。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怕的孤独。没有朋友,世界不过是一片荒漠。”现在,请同学们按照我的指令来做一个互动实验,我保证大家在30秒之内能交上一个朋友,首先,请大家握紧拳头,与你的同桌以拳相击。有疼的感觉吗?好,请马上将拳头换成握手的姿势与同桌握一握手,并真诚地说上一句话:让我们成为朋友吧。

    好,今天的讲座就结束了。

    另外,我有一个通知,从本周开始,“雨花健心房”将利用班会时间在高一、高二年级开展一次心理测试,主要是对同学们的性格和气质进行一次测评,以便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自我,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克服自身的不足。同时,我也希望那些在学习上、同学交往中出现问题,以及面对青春期感到困惑,又无法自我解脱的学生能找一位值得你信任的人去倾诉或交流,从中得到力量和方向。本学期以来,“雨花健心房”每周接待谈心的同学平均都在3——4名左右,现已逐渐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认可。在此,我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当你感到迷茫或无法自助的时候,请走出来吧,不要担心自己的伤疤,只有当你跨出自我封闭的心槛时,你便向成功和快乐迈出了第一步。

责任编辑: admin  审核: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