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Campus News

首页 / 校园动态 / 师生活动 /
关注学生精神成长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 : 周云久    来源 : 校办    时间 : 2004-05-19

    5月17日下午,教育局召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副校长周云久同志在会上结合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做法作了题为《关注学生精神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会发言,受到与会领导好评。以下为发言全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是我们党贯彻十六大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夷陵中学长期以来遵循“以人为本,为学生的一生发展作准备的”办学理念,在各项教育活动中体现对全体学生关怀爱护,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知,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体系,努力把学校营造成莘莘学子学业和人格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分析:

为了摸清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我校每年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全校学生无记名思想道德问卷调查和分析工作,掌握学生思想道德第一手资料,也倾听学生关于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安排的呼声和意见。总结近几年我们调查的分析和实际工作中的观察,我们认为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良好的,特别是作为重点中学学生的青少年群体,他们绝大多数勤学好问,主动发展,集体归属感强,生活自理和自主能力较强,有较明确的理想、较好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是非曲直观念,认同和接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但也有极少数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心理脆弱、叛逆、焦虑等不良倾向。此外,城市中极少数生活条件优越的中学生,人生态度却非常消极和灰暗,他们有时表达出对生活和未来的无限冷漠;他们一方面不掩饰对物质和感官享受的追求,而另一方面则常常陷入对生活和未来社会的迷茫和虚无。

    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

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有多种:转型期人们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和产值使得青少年产生拜金主义思想;课业过分繁重、生活单调、未来就业压力巨大等因素,也是造成青少年普遍心理失衡和焦虑的重要社会原因;应试教育过分功利化的导向,则使学校无暇顾及学生人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现代社会家庭的不稳定性使家庭教育缺失,许多学生从小缺少关爱,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排斥周围的人;社会治安环境的不良因素,如网吧、不健康书籍、娱乐场所中色情、暴力宣传也使得青少年深受其害。

我校德育工作基本经验:

1、开展深入持久的校园文明创建活动,为学生的心灵播洒道德的种子

长期以来,我校德育工作注重联系学校办学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坚持抓德育队伍建设,依托寝室和班级这两个育人阵地,不断拓宽德育渠道,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加强学生文明养成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积极探索高中德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德育工作的主动性不断增强。

完善网络化的育人格局。学校成立了“夷陵中学德育领导小组”,形成了以德育领导小组—教职工队伍—学生干部队伍为要素的德育管理网络和以学校—家庭—社会为要素的德育环境网络。学校制定了《夷陵中学德育工作五年规划》,通过班主任队伍业务培训和班主任工作量化管理,使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同时,通过公开竞选学生干部,加大学生干部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自我教育。此外,我们建立了“班主任—学生家长联系卡”,定期召开家长会,并成立了各年级“家长委员会”,充分听取家长对学校办学的建议和意见,形成社会、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的合力。近两年,学校采纳家长关于学校管理的合理化建议50余条。

突出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德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学科教育必须渗透德育内容,学校要求教师的教学计划和课时教案中必须有明确具体的德育目标。学校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每学期期中开展评教评学活动,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情况,并将教师撰写、发表或交流德育论文的情况纳入教师业务考核指标。学校自1997年起开办学生业余党校,迄今已举办了5期培训班,通过开展理论讲座、演讲比赛、实地调查、读书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六年来,共培训学员近900人次,600余名优秀学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近三年共有13名优秀学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自去年开始的“名人进校园”活动中,“夷陵好人”李广佳、抗非英雄覃慧敏、著名作家二月河、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宋芳蓉、华中科技大学博导王宗军、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汪家法等一批知名人士纷纷应邀做客夷陵中学讲坛,与同学们共同畅谈理想和人生,身边的典型和感人事迹让学生觉得可学、可亲,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也是我校德育常规教育的主要内容,贯穿我校德育工作的始终。长期以来,学校坚持每周一次升旗活动,收看《新闻三十分》和《新闻联播》节目;每周两节班级团队活动时间以主题班会、辩论赛等活动为载体进行思想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规律,将高中三年的德育内容按年级分别有所侧重,并逐步深化,形成系列。高一新生从军训开始,全面接受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和挫折教育,逐步明确现代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树立信心,确立奋斗目标;高二学生重点接受道德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信仰,增强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做遵纪守法的模范;高三则加强理想前途教育,树立正确的信念,把个人理想同祖国需要结合起来。

文明班级建设和学生星级寝室建设,是夷陵中学德育建设的重要阵地和依托。在文明班级创建活动中,学校建立健全《夷陵中学文明班级考核制度》,每日按德、智、体、美等方面对各班进行量化考核,鼓励各班积极主动地开展德育特色活动,不断探索德育评价方式的更新,使文明班级创建活动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学生星级寝室建设中,学校建立了《夷陵中学星级寝室考评条例》,突出体现寄宿制学校学生寝室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和学生文明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探索出一套寄宿制高中学生寝室管理的成功经验。学校星级寝室建设注重将规范整洁的内务整理和健康高雅的寝室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文明、自主、合作的自理自立意识,营造和谐温馨的寝室氛围。走进我校学生宿舍,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寝室铭、鲜花等饰物显示出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小小寝室,书写的却是学校精细化化管理的育人大文章。

学校深入持久地抓校园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活动,先后通过开展“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宣誓仪式、“文明夷陵人”主题演讲赛、设立文明监督岗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文明校风的形成。学校组织的《篝火晚会》、《秋之韵》、《世纪之光》、《青春万岁》等文艺汇演、《人与自然》摄影绘画展、《美丽寝室我的家》五星级寝室才艺表演等、纪念建国52周年诗歌散文诵读比赛《如歌年华》、法制知识讲座、环保知识竞赛、“党在我心中”知识竞赛、成人宣誓仪式等系列活动,成为学生发展综合能力、展示创造才能的生动舞台。学校还多次请“戏”进校,为学生放映《大决战》等中外优秀影片共100余场次。健康有益的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增长才干的营养源。夷陵中学中英文广播电视台、《百草园》文学社、舞蹈队、管乐队、周末俱乐部、中国象棋擂台、演讲与主持班、劳技兴趣小组、合唱队、学生摄影协会、书画兴趣班、电脑沙龙等众多学生社团,滋润着学子们的心田,使他们的审美情操和修养不断得到升华。

学校开展的各项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参与的激情,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个体在学校良好的育人氛围中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激发创造潜能。1999年宜昌市城区“华强杯”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我校成功举行,从运动会会标的设计、开幕式策划到裁判工作,所有环节都由学生参与组织,教师只起指导和协调作用。2001年年初,团中央等单位来我校调研检查团建工作,从陪同检查到工作汇报全部由几位学生“校长助理”完成。20013月,瑞典学生访问团一行二十余人来我校访问交流,从接待策划到全程陪同翻译,均由学生自主完成,近几年来,学校涌现出身残志坚被誉为“宜昌小海迪”的“宜昌市优秀共青团员”、2000年度“宜昌市十大新闻人物”卞贵洲,《半月谈》全国优秀中学生奖获得者龚莉、全省三好学生文雯、全省学联优秀代表艾宜等先进典型。

学校修建了花坛、多用途文化长廊,立起了醒目的箴言牌和庭院式艺术路灯,校训、班训上墙,以宇宙科学《日月星辰》为主题在教学楼和宿舍楼之间建起了艺术连廊,以《环境保护》、《灿烂的五千年华夏文明》、《世界文化遗产走廊》和《20世纪世界科技博览》为主题,分别在教学楼、实验楼的走廊和实验室内悬挂400余块文化展板,形成鲜明的走廊文化和浓郁的人文氛围,真正达到了让墙壁说话的育人效果。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百草园,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是莘莘学子晨读和课间小憩的理想之地,独具特色的百草园与校园内数万平方米的绿化带以及错落有致的各类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校园画卷,让莘莘学子置身其中便能感受到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使人流连忘返。

2、实施心理健康和法制观念教育,孕育学生健全人格。

作为全省唯一一所全员寄宿制高中,我们倡导和追求的是“精细化服务,人本化管理”的德育特色。近几年来,针对高中学生学业竞争压力大,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难以深入学生心灵和学生享受教育机会存在现实的不均衡等课题,扎实推进全校师生“1+1”导师制活动,真正使每一个学生受到关注和尊重,切实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参与,把"教书"与"育人"真正结合起来,以制度保证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完善,健康发展。学校还将导师制活动开展情况和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评价作为教师岗位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每学期初,各班任课教师根据各自个性特长,结合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全班学生结成师生对子。师生结对后,老师负责在课外详细了解结对学生的学业状况,与学生探讨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思想困惑时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制订个人成长计划;通过家访或网上交流的形式与学生家长建立共同教育的机制;对贫困生或其他特殊学生提供救助渠道。

导师制带来许多校园新变化:原来如学生心理有了“疙瘩”,电脑游戏、不健康书籍等都会“趁虚而入”,如今同学们有了烦恼,最先想到的是主动找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们也纷纷开垦“自留地”,自觉发展业余爱好,在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中都能一展身手,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自身素质的整体提高;,每学期学生对教师的无记名测评满意度达90%以上,在去年宜昌市开展的“教育行风评议”活动中我校校社会满意率居全市学校之首。

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坚持利用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动态分析,并依据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制定科学的心理辅导策略,学校制定了《夷陵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并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研究省级课题立项,得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知名心理专家的悉心指导。

1998年以来开通的“青年信箱”和创办的心理健康辅导报《雨花健心房》,成为解除学生思想矛盾和加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特别是学校网站开通以来,有效地拓展了师生交流和家校联系的渠道,每学期师生通过这一形式沟通达千余人次。前不久,我们又率先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研组,成立了关于学生心理教育的教师专班。

学校建有贫困学生保障制度,设立了“夷陵爱心基金”。截至目前,教师捐款达万余元,基金总额达15万元,已资助校内外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仅2001年秋季学期就有48位同学得到资助。曾海军、刘泉、王文静等一批贫困学生在“夷陵爱心基金”的资助下,分别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全国重点大学,这些同学参加工作以后,又纷纷将自己的工资报酬中的一部分捐献出来,用于资助母校贫困的学弟学妹。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和谐健康的人际氛围促使学生逐步走向开放、成熟,逐渐学会与人交流和相处。据学校每年开展的学生素质自评和家长对学校办学情况反馈结果表明, 90%以上的学生进入我校不久,便逐渐学会能与人交流和科学安排时间;85%以上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与家人间沟通能力增强了,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能礼貌待人、关爱他人。学校对近几年的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表明,夷陵中学的毕业生在大学90%以上都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不少同学还在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组织领导中崭露头角,有近两层的同学担任班级和院系学生会“一把手”。

3、坚持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200311月湖北省“宜化杯”省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在夷陵中学主办期间,300多位学生自愿参与到大会的行列中来。5天比赛期间,寝室管理组的同学们在运动员报到的前一天晚上人均铺了三十多张床,套了三十多床被子,在各队离开时,他们凌晨四、五点钟就起来帮助整理收拾各代表队的物品,受到了各代表队的一致称赞;咨询组的同学们在各队报到的两天里顶着寒风坚守校门前,耐心细致的解答各代表队的询问,并负责热情地引导运动员们有序地报到、注册、就餐;径赛服务组的同学们,每天从早到晚排成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回搬运运动员的衣物,工作枯燥,但他们毫无倦意;颁奖礼仪组的同学们身着统一的单薄的服装,在寒冷的风中配合颁奖嘉宾颁发了近百个奖项,她们的步伐、姿势和笑容为本次大会带来了春意…,学生志愿者如此兢兢业业地对待繁杂的大会服务工作,让与会官员和各代表队为夷陵中学学生的奉献精神赞叹不已。

在夷陵中学,各种各样的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同学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他们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和快乐。近几年来,学校大力开展德育进社区活动,有效拓宽了德育渠道,丰富了德育的内涵。近几年,我校学生志愿者长期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到滨江公园、夷陵广场、儿童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护绿行动达2000多人次,他们还自发走上街头,走进工厂,开展环保调查,进行环保知识宣传,该小组自办的环保知识宣传报《蓝天·绿水》,。春节前夕,同学们来到点军、开发区南苑区等农郊为农民写春联、送年画;学校环保兴趣小组志愿者长期开展“保护母亲河”清除长江白色污染行动,他们还自发得组成环保小分队,深入葛洲坝电厂、宜昌市磷化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宜昌市举办长江三峡旅游节期间,同学们自发走上街头,争当城市文明小主人,参与清除城市非法广告,自愿为中外游客当导游500多人次;此外,近几年志愿者开展的到儿童公园护园活动、到市福利院送温暖等活动,如星星点点,装扮着城市的美丽,也陶冶着志愿者美好的心灵。学校每年暑期组织青年志愿者“三下乡”,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1998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同学们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价值累计达七千多元。学校和远安县旧县中学结对近五年来,全校师生为该校捐款捐物价值累计达四万余元。宏志班周贤龙患肾病综合症后,学校师生迅速捐款17000多元。学校开辟有三峡坝区、土门空军雷达团、烈士陵园、远安旧县中学、三峡植物园等五个校外德育基地,定期开展活动。日本《读卖新闻》记者江上志朗于200219日来我校采访,他们对我校长期坚持环保宣传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予以高度评价。《光明日报》、《湖北日报》、《宜昌日报》等媒体曾多次报道我校学生参与社区文明创建活动的情况。  2001年,团中央、团省委、《中国教育报》社和《中国青年报》社来校调研学校团建工作时,对我校德育进社区活动和学生社会实践的“基地化、系列化和社会化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学校评为“湖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

上学期寒假期间,我们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以“三峡,我的家乡”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同学们通过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实践,关注三峡,关注宜昌。学生上交社会调查报告1000多份,有100多篇被评为一等奖,并已汇编成书。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渗透德育,成为教育效果好、学生欢迎的德育新特色。

利用青年志愿者服务和学生社会时间这一载体,把中学生参与社区建设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更新了德育的形式和手段,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成效。几年来,夷陵中学青年志愿者已累计参与服务达5000多学时。中学生在参与社区文明建设的同时,把校园健康的文化氛围和气息带进社区;志愿者们也在社区这一广阔天地里汲取营养,增强了实践才干,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良好的校风是学生良好道德积淀的源泉。篷生麻中,不扶自直,说的是集体教育对不良行为的矫正作用。淳正的校风、班风是学生道德养成的基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文明班级创建工作,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雅的文化熏陶人。

2、教育手段的创新是德育取得实效的前提。学校要结合青少年思想状况的实际和学校工作实际,加强德育研究,拓宽德育渠道,更新德育手段,搭建学生增进思想素质的平台。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道德体验。

3、全社会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是德育的保证。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整治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大力倡导社会诚信、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重视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加强家校联系和沟通,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通过制度建设和依靠教师考评杠杆,加强学校全员育人的力度;研究德育的系列化和序列化建设,保证学校教育中的全程育人。

4、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教学机智灵活,教育方法科学的班主任队伍至关重要。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人格的平等,尊重每一位学生;改一改刻板的管理模式,创造性地为每一位学生搭建起能充分展示其自我的舞台;多一些热情的表扬和鼓励,少一些严厉的批评与责罚;不仅仅用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学生,更加看重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熏染学生;能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化在与学生的每一次接触中,让学生在无声无形中受到陶冶;能容忍学生犯错误,能允许和鼓励学生发表反对的意见;保持一颗谦虚心,敢于向学生学习,善于营造师生共建的教育氛围。

责任编辑: admin  审核: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