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Campus News

首页 / 校园动态 / 师生活动 /
【读书月活动】读书分享之三十二:礼治社会

——读《乡土中国》有感

作者 : 2019级 王彬馨    来源 : 学工处    时间 : 2021-02-10

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这种乡土性造就了一个礼治社会。

这种礼治社会的形成来自于“差序格局”和道德观念。“差序格局”是有差等的次序,是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网中的纲纪,叫做人伦。人伦和维系(或说规定)社会关系的道德“相辅相成”,都是没有具体标准的私人关系,诸如君臣、父子。这种社治社会的产物是家族,按照道德讲究纪律和效率的家族为了保证效率,维持秩序,于是使男女各有分工并在很大程度上明确地区分开男女,使得男女有别,夫妻感情淡薄。

首先,这类“差序”和尊卑有别的伦常,我是不认可的。在我看来,孟子反对墨家兼爱时所说出的“无君无父,是禽兽也”。但这样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我想还又要回到“乡土中国”上来,基层的乡土性源自于人和空间的不流动,不流动就意味着一群人会在一片土地上长久的生存,久而久之,人们熟悉起来,邻里街坊间有了约定俗成的规矩,类似于罗马的习惯法。我不认可这类人伦差序是因为它导致了巨大的不可跨越的社会地位的差异,它造成的影响经过几千年还没完全消除。几千年前,这种差序所造成的社会地位的差异,给社会埋下不稳定的种子,长久处在底层的人会逐渐觉醒,他们也许会疑惑--为什么他们不能住高大的宫殿、不能吃珍馐喝美酒,他们中的某些人会有屈居人下的不甘,会鼓动更多人去尝试打破阶层的鸿沟。于是有了古今多少次农民起义,有了草莽登御座。

当然,这只是因为位于人伦金字塔顶端的执牛耳者不善经营,未能安抚好底层的群众罢了,如果他们能使群众安乐又另当别论了。然而我仍认为这是“礼治社会”的弊端。不止如此,在礼治社会下形成的家族体系里也有弊端。

当家族拥有了政治、经济、宗教功能时,就会更注重人在团体的作用:男人们从政、经营,女人们掌庶务。但是,二者间的交流也因此减少。如书中所说:“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是以引起破坏的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交流的减少使得感情愈加淡薄,不单是夫妻之间,父母子女的感情也很少被大喇喇的诉说,反而变得含蓄不发。如今,中国人的感情被冠上“含蓄”“内敛”的标签,我认为这与乡土社会是有关系的。可感情上的含蓄却无法被评定的对错。正因这种含蓄,才有了《伦语》里意犹未尽的深意,才有了唐诗宋词意到言不到的美感,但也是因为这种含蓄,人和人之间有了误解,有了隔阂。

总的来说,礼治社会能够存在这么久,甚至影响至今仍未消弭,是有它的意义和理由的,这样的乡土社会成就了如今的中国社会大格局。

责任编辑: zhangcx  审核: ya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