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Campus News

首页 / 校园动态 / 教学教研 /
【走进课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作者 : 1812班 王吉恺    来源 : 校办    时间 : 2018-11-28

        “大家翻开书本,今天我们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同学们纷纷拿出书来,准备聆听今天地理课陈老师的讲解,可陈老师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就让大家摸不着头脑。“大家觉得,沙漠里会不会长荷叶?”同学们先是一愣,随后都给出了否定的回答,“那为什么没有呢?”陈老师又笑着问。教室炸了锅,“热!”“干呗!”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开了,“那沙漠里又有什么呢?”“仙人掌”,“为什么仙人掌就能长在那里呢?”“叶子小”“不用什么水”……一堂地理课变得像一堂生物课,同学们都不知道这与自然地理有什么关系。

        陈老师让同学们翻书,同学们的疑惑得到了解答。原来,陆地上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气候类型,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的土壤类别,即自然带,也就是说植被类型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种体现。

        接下来一幅花花绿绿的地图映入了同学们的眼帘,经历了上一次洋流的“折磨”之后,大家对地图畏惧了许多。“这地图——要背吗?”“背,当然背!”教室里发出一片哀号。“这很难背吗?这才十一种自然带。”教室中又是一阵哄笑,看来这“才十一种自然带”,吓得大家不轻。“来,我带着你们背。”老师又笑着说道。

        陈老师大手一挥,带着我们来到了非洲大陆。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再往南北走是热带草原,以及再两侧的热带荒漠,生动地体现了热量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是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例子。视线再转向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更替,这又体现了水份造成的影响。陈老师又带我们来到喜马拉雅山,从山麓到山顶的规律变化,又体现了自然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就这样,陈老师带着我们看地图,找规律,总结论,再适当地做了一些扩展,使原本看起来杂乱无章的地图显得有规律可循,再加上同学们的一些努力,这一幅原本看起来不可能记下来的地图,现在被我们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下课铃响起,陈老师被问问题的同学们围住。这堂课上,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也深深地为陈老师的教学而折服。(1812班 陈金文)

责任编辑: admin  审核: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