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

首页 / 专题专栏 / 国旗下讲话 /
【国旗下讲话】感端午风俗,承屈原文化

作者 : 李浩闻    来源 : 团委    时间 : 2023-06-19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2206班的李浩闻,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感端午风俗,承屈原文化”。

五月初五已近,又是一度端午。每逢此时,空气中便弥漫着艾蒿的缕缕清香,糯米与粽叶在人们手中包裹着繁忙,赛龙舟的战鼓贯彻着天际。在艾叶的郁郁中,在粽香的袅袅中,在龙舟的声声中,似乎都勾勒着一个坚挺而有力的身影和包含着一个内核——屈原与屈原文化。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屈原看见了苟活在战争夹缝之间苦不堪言的百姓,看见了黑暗政治下涂炭的生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究其一生都在探索真知,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贯穿其中的便是屈原文化。

屈原文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君可见他被封为三闾大夫后的踌躇满志;君可见他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心怀天下;君可见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知精神。屈原文化是“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的赤子之心。屈原那坚韧的一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引无数爱国英雄在风雨飘摇中以勇气化作自己的坚守。“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是天问中对天帝的三天三夜救国之路的询问,忧国忧民之心昭然。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以家乡秭归的柑橘自比,抒发着胸中立志为国家鞠躬尽瘁的满腔热血。屈原文化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忍”中与黑暗世界抗争到底的决心和“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不愿与世俗混淆的坚定追求。屈原文化开辟了中国诗赋的新纪元,屈子之《离骚》,启中华浪漫之风韵,添文章爱国之风采,展诗赋翩婉之风骚。屈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力缩影,它怒吼着中华民族心中不可磨灭的血性与斗志,又绽放着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诗意与柔情。

屈原文化不仅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更代表着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的精神追求,其高尚的精神内涵影响着无数仁人志士。正是深受屈原影响,才有了屈原贾生列传中的贾谊,有了屈贾的美称。正是受到屈原爱国主义的熏陶,出生秭归的夏完淳才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事业,大义凛然地写下就义诗。正是在屈原文化的引领下,以屈原诗歌《天问》命名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才得以在火星上开展属于中国的求索之路。正是在屈原文化的引领下,无数炎黄子孙才在国家为难之际挺身而出,发出炬火般的光,留下一个又一个历史佳话。

观今时,端午节的商业氛围愈来愈重,文化气味却渐行渐远,随着粽子种类增加得更应有对屈原的缅怀纪念,随着龙舟赛事发展得更应有对屈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北岛说过:不懂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走远。生长于荆楚大地的我们,生长于屈子故土的我们,从小浸润在楚辞橘颂中的我们,传承屈原文化更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吾辈当承屈子之魂,继屈子之志。以上下求索之精神为本,以九死不悔之魄力为行来讲好屈原故事,讲好宜昌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让横跨千年的屈原文化再次闪耀在这片土地,让世界文化舞台的聚光灯再次聚焦于此,让屈风楚韵之原乡的赫赫声名从这里起航,响彻世界。

6.19.JPG


责任编辑: GongJing  审核: wan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