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夷陵

Enter Yiling

首页 / 走进夷陵 / 发展历程 /
宜昌市夷陵中学(新校区)(2010——2011)

    来源 : 校办    时间 : 2019-03-13

    一、育人为本,守望理想

面对高考,我校坚持 “取法乎上” ,致力于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一是追求面向全体学生的高质量教育。不歧视、不放弃,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完善,让平凡的不断进步,让优秀的更加优秀。高三复习教学的计划、实施和评价力求兼顾学生各层次;突出强调教师要把重心放到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关注“学困生”、“思困生”、“贫困生”上来,促进和谐备考。

   二是营造让每一个学生全面成长的文化环境,把高考的主战场扩大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扩大到食堂,让学生吃得可口舒适有营养;扩大到宿舍,送给学生家的温暖;扩大到雨花健心房,让学生心情愉悦,缓解压力;扩大到图书馆阅览室,让学生开阔视野,博览群书;扩大到篮排足球场,让学生竞争拼搏,呐喊奔跑,尽情宣泄;扩大到憩云亭星座连廊林荫小路,让学生神清气爽,和谐自然;扩大到艺术课堂,让舞蹈、音乐和歌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扩大到升旗仪式,让学生热血沸腾,群情激昂,积极向上。让校园变成精神家园,让每个学生身心都在欢乐中健康地成长,满怀希望,走向幸福。

   二、以教为本,科学智慧

我校以“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严谨踏实、博学善导”作为职业信条和思想引领,关心年轻人成长,实施尊重式管理,调动教师的内在动力。

我校借助学生的力量,把改革教学、建设高效课堂的活动推向深入,每周评选“最满意的课”和“最不满意的课”,在校园网上开设“学生评课”、“走进课堂”等专栏,真实动态地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

同时,我校要求每位教师要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学能力,这不仅指本专业的业务水平、解题能力、命题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学艺术、责任心、事业心,要求教师全方位地关注每一个学生。

   三、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教师的智慧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而且在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自主发展,在于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因此,学校十分注重“把时间还给学生”,从高一开始,学校每天就留出不少于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到了高三,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把握程度让他们的复习备考更有针对性,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学生之间也开展结对互助、小组交流,并根据自身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培优辅弱”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自己的优势学科,弥补自己的弱势学科,保持学科的均衡发展。在每月的学情分析中,老师会与同学就某一学科的学习进行专题研讨,确定阶段性计划,并实行跟踪辅导,及时反馈,不断调整,确保成效。

   四、育人育心,主题教育

不育心的教育是缺乏情感的教育,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科学备考,就不能单一的抓学习,而是必须关注到学生身体、心态、兴趣、饮食、生活学习习惯、临场发挥技能等因素,及时清除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的障碍,努力挖掘学生的最大潜力,形成身体、心态、学业等整体优化的备考形势。为了有效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年级文化,学校根据高三年级的特点,确定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8月:实施入境教育,引导学生进入高三状态。9月:结合教师节开展感恩教育,促进师生互信,共同拼搏。 10月:结合科技体育艺术节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11月:开展责任教育,引导学生敢于担责,敢于拼搏。12月:开展意志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1月:结合元月统考,开展学法指导交流活动。2月:迎接新年和新学期,开展集体凝心聚力活动。3月:百日誓言,激励士气,成人宣誓,走向成熟。4月:调整心态,淡定高考。5月:临考冲刺,热身励志。

  总之,我校凭借“跳出高考抓教学,营造备考诗外境”的教学备考策略,再一次收获了累累硕果。

  2010年6月25日,2010届高考成绩揭晓,我校再次向宜昌市民交出满意答卷,以一流质量兑现了自己“办人民满意答卷,让更多优秀学子就读名牌大学”的承诺。在我校应届考生中,有13人达到清华、北大线;600分以上考生达111人,创历史新高;文理科考生上重点线345人(不含体育、艺术类考生),比城区同类学校多出140余人;各类考生上重点线达421人。在宜昌市理科前10名考生中,我校占有6人,在宜昌市理科前20名考生中,我校占有11人,即李书珍、张李波、胡媛媛、田佳瑞、张帅林、郭晓、向晓慧、税晗、夏蔚文、陈雪吟、黄泓辞;在宜昌市文科前10名考生中,我校占有4人,即熊文苑、李雅雯、马月、曾睿。至8月中下旬,我校鲜于海舒(保送)、李书珍、胡媛媛、田佳瑞、税晗、熊文苑、马月等7名考生录取清华大学,张李波、张帅林、郭晓、李雅雯等4名考生录取北京大学,此外,我校向晓慧、陈雪吟录取香港大学。同时,我校文、理、体、艺考生录取一本重点大学的多达421人。总之,无论是600分以上高分的考生人数,还是录取一本重点大学的考生人数,我校在2010年都创了新高。

   2011学年,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市委、市教育局党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认真制定创先争优活动方案,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轴,以创建“五个好”党支部、争做“五个模范”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突出“五个纬度”,围绕“十个主题”,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开展四评,适时总结,不断优化,形成了团结务实谋发展、奋发有为干事业的良好风气,学校工作呈现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崭新局面。

   一、突出“五个好”、“五个模范”标准,推出两个“一批”

学校整理编写了部分优秀党员教师的事迹材料,设立了“夷陵中学党员名师示范岗”,第一批推出了周敏等17位党员名师,在校内外大力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号召全体党员教师向他们学习,在校内外引起了良好反响。在打造“优质育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活动中,学校党委发动7个支部、8个部门结合各自岗位特点,作出“文明服务优质育人”公开承诺,并将承诺书精心制作,悬挂上墙,主动接受广大师生及家长监督,极大地纯净了校园风气,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突出发挥党员的榜样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两项工程

   为了把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主轴,学校不断优化组织机构,提升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辐射作用,着力打造“青蓝结对工程”和“城乡援助工程”,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和广泛的社会赞誉。

在“五个好”先进党支部创建活动中,学校党委全力实施“青蓝结对工程”,要求各支部制定清晰的组织发展线路图,对各支部对应学科组的非党员同志名单进行梳理,为每一个可发展对象配备可靠的帮扶人,共结对36个;并要求支部支委和党内骨干分子都必须承担帮扶任务,全方位关心发展对象的成长:既关心其业务成长,又关心其业余生活,更关心其思想进步。

   2011年3月初,我校举行第12届“青蓝结对工程”推进会,教务处、教科处、学工处主任及全校29名优秀骨干导师、29名青年才俊参加大会,周云久校长亲临大会指导。会议由教科处副主任谢彬主持,优秀导师谭平和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张宏涛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教科处主任靳其春做了题为“教学骨干倾情引领展风采,青年才俊虚心向学续华章”的报告,对2010年“青蓝结对工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2011年“青蓝结对工程”的总体思路。周云久校长在会上作了题为“明确责任,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报告,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及导师的前期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后期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在“城乡援助”工程中,我校七名党员名师万永翔、陈仁胜、靳其春、谢彬、刘德凤、田苹、易振国分别与远安一中12名青年教师结成帮扶对子,对他们提供业务和思想成长的全面指导,受到远安一中青年教师的热忱欢迎,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远安县教育局和远安一中高度肯定。

   三、 突出教育管理机制的优化,坚持推行两个制度

   为充分发挥创先争优活动服务学校发展、促进学生成长的作用,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我校全面推行管理岗位考评制和学生成长导师制,通过制度建设,不断优化管理机制,提升工作水平,造福广大师生。

   为充分调动各支部、各部门的工作能动性,学校党委推行管理岗位考评制度,先后制定《夷陵中学职能部门考核办法》和《夷陵中学党支部考评办法》,明确考评标准,制定考评细则,逐步形成职能清晰、运行高效的管理机制,实行目标考核、量化评估的管理体系,落实绩效等级、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学校7个支部、8个部门的工作热情和服务质量在季度评议中受到全校教职工高度认可。

   借创先争优活动的强劲东风,我校强力推进学生成长导师制,并不断优化导师制管理机制,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导师,和导师一起拟定成长计划,鼓励学生根据自身需要与导师自由探讨,并对导师工作进行评价,对导师提出建议,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德育内需,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评价权,充分彰显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强过程管理,建立评价机制,确保全校2800多名学生人人有导师,督促导师与学生周周有交流。学校党委要求全体党员积极投身导师制工作,并将党员教师导师工作业绩纳入各支部绩效考评体系。广大党员教师在导师制活动中积极投入,率先垂范,切实关爱学生,受到学生欢迎,学校本学年表彰的18名优秀导师中,王长勇等13名党员教师赫然在列。

   四、  突出教育教学中心,聚力两课开发研讨

   创先争优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我校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过程中,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站在湖北省新课程改革的前沿,把准时代脉搏,紧跟改革步伐,结合学校实际,打造教育品牌,聚力校本课程开发和高效课堂研究,让教育教学工作焕发勃勃生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在各部门创先争优活动公开承诺活动中,教务处和教科处分别主动承担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和高效课堂研究管理任务。教务处承诺:严格执行省课改实施方案的各项规定,开足开齐所有必修课程;积极开发校本选修课程,加强校本课程研讨,建立评价机制,提升课堂水平,确保学生欢迎。从实际情况看,如期开课30 门,而且学生评价很高,为学校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教务处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改革样本校课题申报工作,我校“课程资源开发”以及“校本课程开发”两个子课题,以及由语文支部、文科综合支部、物理支部、化学支部申报的子课题均已获得批准。2010年11月5日,我校“廉洁教育进校园”课题开题,在此后一个多月的课题实践活动中,廉洁教育活动深得师生认可,广大师生接受了一轮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深刻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在2011年年初举办的行风政风评议活动中,我校社会满意度名列前茅,位居局属学校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第一名,办人民满意教育已成为现实。

    2010年下半学期,学校教科处兑现创先争优公开承诺,加强教学研讨和教师培训,组织各种培训6次,参加培训960多人次,编撰教育教学专题论文汇编《学习方法指导》1册,编印教育教学学习资料6期,对全校师生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同时,学校教科处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双学双导高效课堂”模式探讨。语文支部组织委员张晓亮老师、数学支部优秀党员青年教师杨先进老师、综合支部优秀党员青年教师伍玲先后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充分体现新课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理念,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张晓亮老师和伍玲老师的同题课还获得了湖北省语文、信息技术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同时各支部组织党员教师上各类对比课、公开课230余节,全校教师认真学习,自觉反思,上交学习心得300余篇,教育教学研讨蔚然成风,夷陵中学教育教学事业蒸蒸日上。

   本学年度,我校不仅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发研讨两课方面成绩卓越,而且在首次岗位设置及聘任工作中也令人刮目。

   2010年10月,为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文件精神,加快学校教职工队伍建设,推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根据宜昌市教育局《关于市夷陵中学岗位设置方案的批复》(宜教人【2010】12号),我校开始实施岗位设置和首次聘任方案。

   经市人事局核准,我校岗位总量基数包括2008年12月31日的在编正式工作人员和编外聘用人员,岗位设置总量为210个,分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个类别。其中管理岗位15个,占岗位总数的7.1%;专业技术岗位186个,占岗位总数的88.6%;工勤技能岗位9个,占岗位总数的4.3%。

   其中,专业技术岗位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教师岗位是指具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职责和相应能力水平及要求的工作岗位,是专业技术岗位的主体。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是指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或辅助服务、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主要包括图书资料、档案管理、会计统计、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岗位。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市夷陵中学岗位设置方案的批复》(宜教人【2010】12号)意见,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按照30:40:30控制,首次设岗高级岗位职数为56个,中级岗位职数为74个,初级岗位职数为56个。其中,高级岗位中设五级岗位11个,六级岗位23个,七级岗位22个,五、六、七级岗位结构比例为2:4:4;中级岗位中设八级岗位22个,九级岗位30个,十级岗位22个,八、九、十级岗位结构比例为3:4:3;初级岗位中设十一级岗位28个,十二级岗位28个,十一、十二级岗位结构比例为5:5。获得湖北名师、省特级教师、宜昌名师、宜昌市第三、四届学科带头人等称号的专业技术人员参照在职人员同等条件晋级,不受高级岗位职数限制。特设岗位3个,参照在职人员同等条件晋级,不受高级岗位职数限制。

   管理岗位是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学校管理岗位主要指学校党务、行政、群团管理工作岗位。这次我校设置管理岗位的总数为15个,管理岗位职级从五至九级分为五个等级,即五至九级职员岗位,分别对应现学校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是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根据宜昌市人事局核定的结构比例,我校工勤技能岗位总数为9个,首次不设置一级工勤技能岗位。设技术工二、三级岗位5个,技术工四、五级岗位4个。

   我校岗位设置与聘用的包括9道程序:制订草案,公布方案,个人申请,资格审查,民主测评,综合考核,审核公示,上报审批,签订合同。

2010年11月16日,我校岗位设置和聘任工作圆满结束,并通过了上级部门的审批。

   又是一年丰收时刻,2011年6月,高考成绩如期揭晓,夷陵中学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师生共同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和幸福。龚宸同学激动地和班主任毛华玲老师拥抱在一起,她的高考成绩631分,夺得宜昌市文科高考状元,宜昌首位北大实名制推荐学生刘婧则考出了690分的高分;14名学生达到北大清华预录分数线,实际录取6人,蝉联宜昌第一;600分以上人数达203人,雄踞榜首;文理科上一本线人数实现新跨越,突破450人,文理体艺各类考生上一本线人数达到557人,总人数与升学率遥遥领先于同类学校。在城区文、理科高考成绩前10名的考生中,我校考生人数分别占70%和64%,他们是:(文科)龚宸、杨雨佳、袁景、肖寒、曹琬珑、王丹妮、李梦珏;(理科)刘婧、常安、陈默、林晓威、李恺、高鸣、张晶。在城区获得名牌大学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中,我校拥有140人,占70%。2011年8月,高校录取喜讯频传:龚宸同学录取香港大学,并获得64万港元的奖学金;6名考生录取北大清华,2名考生录取香港中文大学,11名考生录取中国人民大学,4名考生录取中国科技大学,5名考生录取复旦大学,5名考生录取上海交大,11名考生录取浙江大学……总之,在2011年高考中,我校以极其优异的成绩再次向宜昌市民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责任编辑: admin  审核: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