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夷陵

Enter Yiling

首页 / 走进夷陵 / 发展历程 /
宜昌市夷陵中学(新校区)(2000——2003)

    来源 : 校办    时间 : 2019-03-13

    本学年度(2000届),学校共有449名毕业生参加高考,38名学生获600分以上,195名学生达到全国一批重点线,303名学生达到全国二批本科线,370名学生达到省三批线。其中4人录入清华大学,2人录入北京大学,3人录入人民大学,3人录入复旦大学,2人录入国防科技大学,1人录入上海交大,2人录入北京外国语大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自费进入我校的学生中,就有72人上线,22人考入全国重点大学。

    夷陵中学迁建之初,学校领导班子即以“创建省级示范高中”为全面工作的抓手,在着力推进校园建设的同时,狠抓师资队伍和内部管理,形成了干事创业的合力,学校气象日新月异。2000——2001学年,是我校进一步落实“依法治校”“科研兴校”,以迎接省督导评估的关键一年。学校工作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积极探索全员寄宿制高中的办学特色,大力提倡教学民主,通过生动、和谐的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心理素质、审美情趣以及健康的体魄,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同时,学校还以迎接2002年春季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的督导评估为契机,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大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把夷陵中学建成一所“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成果一流”的省级示范高中而努力奋斗。

    针对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学校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分层教学模式,有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基本上建立起三大校本课程体系,即以兴趣性活动课程为主体,兼有拓展性课程和提高性课程的校本课程体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主体人格的发展。

    通过不断培训师资,研究课堂,提高效率,勤于教研,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我校办学质量又上新台阶。本学年度,我校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141人次,郑振亚同学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全省第一名,李翔同学获全国生物竞赛一等奖,另有12位学生获专利申请资格,6名学生参加湖北省第五届青少年电子制作比赛,获得三金三银,金牌总数居全省第一。同时,教师获竞赛辅导奖35人次,在市级以上优质课竞赛中获奖7人,在市级以上优质课件竞赛中获奖8人,在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78篇,获得各类先进称号的25人次。

    为了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我校综合办学水平进行督导评估,学校于2001年年初成立了“夷陵中学迎接省督导评估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并转发《湖北省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方案(修订稿)》。领导小组由下列人员组成。组长:杨碧君。副组长:戴思源。成员:陈明信、周云久、付全新、赵钰。工作小组由陈明信任组长,成员包括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教辅处的若干同志。

    为了缓解重点高中入学矛盾,市政府、市教委决定对我校办学规模适当调整,将原30个教学班扩大到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将达到2100人。但是,我校现有生活区面积偏小,远不能满足扩大规模后的办学需要。因此,学校急需征用学生食堂和学生宿舍北面地段的土地3192m2,用于扩建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等基础设施。在开发区土地分局的支持下,最终妥善办理了征地手续,为我校进一步发展解了燃眉之急。

    为了加快校园建设步伐,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在建设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新修了造型新颖的办公楼和2号教工住宅楼,解决了21户教职工的住房问题。在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学校新修连廊近100米,既免除了同学们日晒雨淋之苦,又为学校增添了新的景点。为解决微机设备不足的状况,学校投资40万元,新建了一个微机室。投资30余万元,修建污水处理池一座,日处理污水250立方。此外,学校对配电设施进行改造,新增容量315千伏安,并争取东山电力分局的支持,为学校节约开支近2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的完工,为更好地服务教学产生了积极作用。

    市教育行政部门全力支持夷陵中学创建省级示范高中。2001年11月15日,市教委主任王道本主持召开专题办公会,要把市夷陵中学创建省级示范学校作为近期工作目标和中心工作。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充分认识创建工作事关学校发展前途,意义重大,要以此来统一师生思想,振奋精神,全力以赴抓好明年(2002年)4月省级示范学校的迎检工作,并确保一次通过。

    为了顺利“迎检”,对学校门口的道路实施改造就变得非常急迫。学校所处的地方叫曾家湾,校门离城东大道(当年叫深圳路)大约200米。这200米路段不仅路况很差,天晴灰土扑面,天雨泥泞难行,而且十分狭窄,宽不过4米,且有一处90度急弯,驾驶员无法看清对面车辆,时有交通事故发生。况且曾家湾还办有家具厂和餐馆,很多外来民工也租住此村,学校2000余名师生、曾家湾100多户村民和外来人员共用此道,来往车辆和人员众多,交通十分拥挤,成为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部分资金,将校门口这200米路段加宽并铺设水泥路面,学校门前的交通状况略有改观。

    在我校接受正式督导评估之前的2001年11月9日至10日,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的督学、专家一行6人曾来我校进行初评。专家们采用听(听课、听汇报)、看(看办学条件,看环境)、谈(座谈会)等形式,对学校迎检工作进行了全面了解。在充分肯定学校工作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提出了限期整改的要求。

    为了落实专家的意见,学校及时向全校师生传达了初评情况,并针对专家意见提出了整改措施。它包括教学工作、环境建设、设备设施、迎检资料和学校“十五”发展计划五个方面,每一方面都在学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上指定了负责人和实施人员。

    2002年3月12日至14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方正明主任一行4人来我校进行了综合督导复评,综合权集得分为95.05分。此外,市督导室详细检查了我校准备的督导评估材料,非常具体地指出了C级指标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主持召开了自评报告讨论会。3月15日上午,学校行政会通报了有关情况,专题讨论并进一步明确而具体地落实了有关评估的准备工作,确保各项资料高质量按时到位。具体而言,资料建设的整改主要包括:自评报告的修改、C级指标资料目录和自评表的修改及整理、自评报告课件和宣传画册的制作。

    4月3日,市督导室向省督导室行文(宜府督【2002】6号),报告了3月12日至14日的复评情况,认为“夷陵中学的办学水平达到较高标准,拟报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

    5月20日至24日,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组一行11人到达我校,对我校办学水平进行综合督导评估。评估组听取了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夷陵中学办学水平复查报告和学校的自评报告,观看了电视专题片和师生的文艺演出,查看了校容校貌。随后,办学方向与教育质量、队伍建设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办学条件等四个指标小组,通过“听、查、看、访、测”等多种形式,对我校的办学水平进行了全面的综合督导评估。

    在评估期间,评估组共听课69节(次),学科覆盖率100%,涉及教师69人,占专任教师的54.8%;查阅各类档案资料5大类64盒,查阅教案18篇,召开教师、教研组长、行政后勤工作人员、学生、家长、社会有关人士等座谈会6个,参加人数76人次,个别访谈40人次,问卷调查61人次。同时,还对64名学生进行了物理、生物实验操作测试,对18名学生进行了体育测试。在此基础上,评估组全体成员又进行了认真的综合评议,形成了对我校办学水平的综合督导评估意见。

评估组认为,我校在办学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如下:

    第一,大力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一条又包括以下两点:1、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基本形成。2、一支年富力强、敬业爱岗、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第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这一条又包括以下五点:1、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以课程改革为先导,按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逐步建立了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2、学校重视新增课程“研究性学习”的落实。3、学校重视体、卫、艺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4、学校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机制,制定了有关教学常规的一系列制度。5、坚持德育为首,学校德育工作富有成效。

    第三,规范管理,民主治校,精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这一条又包括以下三点:1、规范、民主的行政管理。2、自主、开放的学生管理。3、文明、科学的环境管理。

    第四,校园环境幽美,教学设施优良。这一条也包括三点:1、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创建一流的校园环境。2、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整体优良,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不断提高。3、学校高度重视后勤工作,切实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

    除了上述四个方面的成绩和经验,评估组认为我校还需在两方面进行整改:其一,进一步深化教学领域的改革,不断提高办学的整体水平。其二,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和优化办学条件。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意见,评估组给我校办学水平综合评分94.66分,为全省第四、全市第一的高分,并认定我校办学水平达到了湖北省普通中学综合办学水平一等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复查后,可授予“湖北省普通中学示范高中”称号。

    省级督导评估以后,学校没有松懈,而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国家级课题“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的研究带动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作为该课题湖北省唯一的项目学校,我校独立承担了两个子课题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果论文《在研究性学习中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于2002年8月在北京“多元智能评价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成为大会五篇宣读论文之一,受到包括哈佛大学教授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学者的好评。中国教育学会已初步确定,该课题研究峰会2004年在我校召开。在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中,我校学生人人参与,一年来共提交调查报告和论文数以千计,有13项小发明获国家专利。《光明日报》(2002年5月22日)、《中国教育报》(2002年5月3日)、《湖北日报》(2002年4月4日)以及《宜昌日报》、《三峡晚报》等新闻媒体,对此作了大量报道,给予了很高评价。

    本学年度,学校在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科学规范管理机制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首先,我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市教育局【2002】58号文件精神,制订了《中层干部全员竞争上岗实施细则》,彻底改革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通过全校动员,个人申报,资格审查,竞岗演说,民主测评,专家考评,学校量化考核,任前公示,最后由校长聘任。本次改革,中层机构由原来的7个撤并为4个,中层干部由原来的11人精简为7人,使得校内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干部队伍结构更加合理。

    其次,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用人所长,营造和谐、民主、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建立以自我激励为主、外力推动为辅的激励机制,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教职工的自觉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严谨踏实,博学善导”的教师群体。同时,学校先后建立了60种岗位职责、118种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强化过程管理,重视细节落实,管理过程环环相扣,加强信息反馈和科学评价,有力促进了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

    2002届,我校有560名毕业生参加高考,54人达到600分以上,189人上全国一批重点线,337人上全国本科线,536人上省线。高三(5)班唐杰慧同学以691分获宜昌市高考状元,高三(3)班田宁同学以683分获宜昌市高考第三名。考生中有3人录入清华,1人录入北大,1人录入科技大,2人录入国防科大,5人录入人大,1人录入复旦,近百人录入全国名牌大学。高三(7)班郑振亚同学理科综合成绩高达299分(满分为300分),获得全省冠军。

    2002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同决定首次在湖北省开办高中“宏志班”,每年在全省应届初中毕业生中选择当年考上省级示范性高中,且中考成绩位居市、州前100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无力完成高中学业的特困生作为资助对象,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受助期间,每个学生除在高中阶段获得6000元资助以外,还将由所在学校减免高中期间的全部学费。完成高中学业以后,受助学生如果应届考取部属和省重点高等院校,还可申请“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资助金2万元。有幸获准开办“宏志班”的,是湖北省的两所省级示范高中——夷陵中学和黄冈中学。两校面向全省,分别在鄂西和鄂东各招生50名。我校的招生范围是宜昌、荆州、十堰、随州、荆门、天门、潜江、襄樊、恩施、神农架等八市一州一区。

    经过省市各级部门紧张而有序的宣传启动、申请推荐、上报审批、初录公示等一系列程序,2002年9月1日,夷陵中学首届“宏志班”开学典礼正式举行。副市长黄利鸣同志向“宏志班”授旗,省文明办黄传泽同志,省教育厅王强同志向“宏志班”发放第一次资助款10万元,市委秘书长马建中、宣传部长文成国等领导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在我校办学史上,为一个班举行如此高规格的开学典礼,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由此足以看出“宏志班”在我校办学史上的地位。

    2003年是我校整体搬迁的第五年,经过数年的艰苦创建,我校最终通过了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的严格评估,获得“湖北省示范高中”称号。这年3月13日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张维春副主任率督评专家组来到我校,对我校进行省级示范学校复评。他们听取了杨碧君校长代表学校所作的复评报告——《以省级评估为契机,不断推进教育创新, 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察看了《夷陵国际网站》、夷陵中学校园、教育教学及生活设备设施,听了周远方、吴海斌、张晓亮等部分教师的课,并召开了教师代表座谈会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对夷陵中学的教育现状和发展前景,张维春主任感到非常满意。她说:“迄今为止,夷陵中学是我所到过的中小学校中管理得最好的学校,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已经把夷陵中学的办学经验写进省教育督导室的年度总结报告及即将在全国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中,向全国中小学校推荐!”7月2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湖北省教育厅联合下发鄂政督【2003】6号文件,确认我校办学水平达到了《湖北省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方案》一等标准,正式授予我校“湖北省普通中小学示范高中”称号,并希望我校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为全省教育改革深入开展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同年,市政府列出十大民生工程候选项目,并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其中从我校门前贯通的深圳路(现名城东大道)改造扩建工程被列为1号工程。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在运河上加盖修路,使之成为宜昌城区主干道。至此,困扰我校多年的交通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同时也为学校进一步拓展校园创造了条件。在开发区支持下,学校新征运河边24亩土地用于修建体育艺术中心,场平工程得到武警三峡水电部队六支队60余名官兵的无私援建,他们冒着严寒,共开挖土石7万余方,为学校节约资金150多万元。同时,学生食堂、澡堂、教学楼扩建工程、塑胶跑道和足球场人工草坪工程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

    2003届,我校有527名毕业生,他们抗非典战高考,取得了优异成绩:194人进入重点大学录取线,本科各批次总上线率均居全市省级重高第一名,专科上线率则为100%。向科辉、谭黎同学分别以635分和634分考取清华大学,周长龙、向晓丹同学分别以654分和607分(均含优录加10分)考取北京大学;8名学子被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免试保送录取;李江月、付薇薇两位同学的高考作文《情感——认知——文化》、《看着我的眼睛》双双获得满分。

在本届毕业生中,三年前(2000年)中考成绩580分以上的112名学生,仅有24人进入我校,570分以上的221名学生,也仅有53人进入我校,全市562分以上的342名学生,总共只有86人进入我校。在这种生源极不乐观的情况下,全校师生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向社会负责的精神,向管理要效益,向课堂要质量,最后交出这样一份满意的答卷实属不易。“生源不占优,成绩却骄人”,这也是社会上对我校整体扩建搬迁之后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正因为如此,我校的生源质量逐年好转,并赢得“人走三峡,书读夷陵”的称誉,重新站到宜昌高中教育“排头兵”的位置上。

    2003年下半年,我校教学班级由上一学年的34个扩大到40个,在校学生人数达到2600余人,新生生源质量彻底好转,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继续在我校开设“宏志班”,全省第19届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于2003年11月在我校举行,这些都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夷陵中学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广泛认可。

    从2000年11月开始担任夷陵中学校长的杨碧君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她主持下,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为学生的一生发展作准备”的办学理念,并提出了夷陵中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生动和谐的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审美情趣以及健康的体魄,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简称“三学会四具备”)夷陵中学在迁建初期曾提出“全员寄宿制封闭式管理”的口号,这一口号符合特定历史条件下我校的办学实际,但随着学校影响力日益扩大,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城区学生日益增多,客观上要求学校实行开放式多元化管理。因此,从2003年起,我校实行“开放式寄宿制管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走读或住校。当然,开放式办学不仅仅体现于此,杨碧君校长还积极推动学校“科技体育艺术节”的筹办,大力支持学生会、团委、学生文体社团的工作,组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研组,设立了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室——雨花健心房。她利用各种机会邀请学者、专家、英模人物到学校为师生讲座,开展了“名人进校园”系列活动。总之,通过这些举措,积淀了学校文化,使得校园之中充满了健康向上的成长气息。

    2002年,学校曾邀请“夷陵好人”李广佳、著名企业家蒋远华来校讲座,产生过较好的效果。2003年,这种“名人进校园”的活动更具特色。抗非英雄覃惠敏,著名作家二月河,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五峰三坪小学校长宋芳蓉,全国五四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汪家发,华师大教授杜时忠,华科大教授王宗军等一大批知名人士纷纷应邀夷陵讲坛,与夷陵师生共谈理想人生。此后,学校一直坚持采用这种方式,为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校于2002年设立了心理咨询工作室——“雨花健心房”,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定期接待来访学生。同时,学校还在《夷陵中学报》和《夷陵国际》网站上开辟《心海导航》专栏,刊登心理健康辅导文章,班主任和师生结对导师在工作中也很注重心理辅导,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焦虑适时疏导,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律、宽容、合群等健康心理品质,从而促进了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2004年3月22日,《湖北日报》以《开启封闭的心扉》为题,专题介绍我校关注宏志班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的做法。

    在基本设备设施到位的基础上,我校按照上档次、创品牌的思路,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2003年,我校对篮球场、学子广场进行了改造,又从周边县市引进了珙桐、银杏、冻荆、雪松、白玉兰、红果冬青等珍稀树种26种657株,并移植了大量的竹林,校园绿化面积进一步扩大,校园环境更加和谐,环境育人的功能更加完善。此后,学校先后荣获市、省级绿色学校、园林式学校称号,并在2005年被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第三批“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时任学校后勤副校长的周云久同志被评为“创建全国绿色学校先进个人”。

    虽然从生源上讲,我校2004届创历史新低,具体情况是:中考600分以上31人,我校仅录取2人,580分以上224人,仅10人报考我校。当时(2001年7月),校长杨碧君在中考录取现场情不自禁地落泪,但2004年高考成绩仍然可圈可点,共创造了58个600分以上的高分,高分(当年中考580分以上)率从最初的4.4%提升到40.3%,重点线上线人数157人,占我市省级重高上线人数的45.1%(不含葛州坝),本科上线率83.3%,高出城区第二名近5个百分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7名文科考生荣列全市前20名,600分以上的人数为全市之最,城区前7名(不含葛洲坝)尽在我校。面对高考成绩,全校教职工一方面进一步树立了质量信心,另一方面也认识到必须扭转生源质量的弱势,因此,更加重视招生宣传工作。许多干部、教师牺牲休息时间,投入到招生宣传工作中,让更多优秀学生及其家长全面了解夷陵中学,选择就读夷陵中学。这个过程也进一步锻炼了干部和教师队伍,提高了大家的士气和战斗力。


责任编辑: admin  审核: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