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

首页 / 专题专栏 / 国旗下讲话 /
【国旗下讲话】寄哀思于清明,敬先祖之守望

作者 : 彭博阅、范世言、吕思绮    来源 : 团委    时间 : 2023-04-0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2215班的杨茗棋,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演讲题目是《寄哀思于清明,敬先祖之守望》,本篇文章的撰稿人是2215班的彭博阅、范世言、吕思绮

清明,是极其特殊的日子: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明代以来,清明便是个带着份量的节气,而随着近年营奠入法,我们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也被匀匀整整地摊进了整个三月四月——渚涯重望,芳草旋生,初临春回的人们却总是甘心为那一晌怅触平减去几分轻浮的——清明的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杜牧的《清明》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即使是纷纷的细雨,也不能阻挡人们祭祖的步伐。这也从侧面映衬出了中国人对于祭祖的重视与敬畏。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清明的光芒渐渐消散,一些人认为扫墓踏青只是一个形式,没有实际意义。其实不然——中国祭拜祖先并不是单纯地寻求祖先庇佑,而是源于一种灵魂深处的身份认同。对于中国人来说:祖先没有死去,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我们心里。如同《礼记·中庸》中所说:“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清明与祭祖,已经这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成为了人们的信仰。也诚如史铁生之言:“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上添一丝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

也正是如此,在浩瀚宇宙的尺度上,我们匆匆几十年的人生渺小如尘埃。但是,当我们与祖先连接,当我们与后人连接时,我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变得伟大了。祭祖,我们不是为了祖先的保佑,而是为了告诉祖先我们活得很好。通过与祖先的连接,我们记起自己的来处,获得直面生活的勇气,收获丰盈的一生。我们正是通过这一种有规律性地看望、一种和已经逝去的亲人在情感上的连接的方式,让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联结在一起。

死亡终归是沉重的,即使如今科学的发展带来了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改变,仍然不能逆天改命。而清明之时,对逝者的祭奠,对亲人的哀悼,对死亡的沉思,可以引发我们对于本源的追溯、将我们与先祖紧紧联系起来。这,也正是清明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清风徐徐、细雨丝丝,正是清明之际。我们不如回到最初的、自己最习惯状态,静静立于墓前,在与历史、前人的连接中,消解孤单、找回自我的意义。

4.3.JPG


责任编辑: GongJing  审核: wan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