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

首页 / 专题专栏 / 国旗下讲话 /
【国旗下演讲】绳之以规,立乎于心

——1920班国旗下演讲

作者 : 郑凌越、王凤仪    来源 : 学工处    时间 : 2021-03-20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1920班的谢万欣,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绳之以规,立乎于心》。本篇的撰稿人是1920班的郑凌越、王凤仪。

    何为诚?真诚、真心;何为信?信用、信任。那么诚信呢?作为儒家精髓“仁义礼智信”中压轴出场的重要角色,本应以出色的文化底蕴力推现代诚信体系的建设,然而,当今社会下,消费者与商家的信任桥梁颤然可危,扎眼的信用黑名单赫然在目。我们不得反思,诚何在,信何在?更不由得去思考,怎样为诚信添砖加瓦,用信用换来信任、用真诚换来真心?

    诚信意识在公众观念中的长久缺位,诚信制度在法治体系中的长期难产,大抵都可以从民族心理上究其根源。数千年构筑的人情社会的纷乱脉络中,难见法律的利刃删繁就简、快刀斩乱麻。于外,缺乏强有力的法制约束;于内,诚信的集体自觉就只能长期处于萌芽而不能“早实以蕃”。逐步进入现代,艰难成长的幼苗被卷入“爆炸发展”的浪潮。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功利主义的威风,不计过程,只看结果,诚信的原则越发失去存在感。因此,尽管有儒家奠定地关于诚信的思想基础,中国现当代的诚信建设却相对落后。

    由此可知,诚信体系的建构肯定需要一只“看得见的手”推出“硬措施”。3·15晚会诞生于1991年,当时的中国处于改革初期,思潮暗涌不明,诚信基石不定,这个消费者权益日可谓生逢其时,恰恰切中了痛点,补足了监督制度的一项空缺。此后,诚信带着他的法制铠甲登上历史的舞台。直至今天,诚信建设和法制建设同时行至关键节点,在网络诚信缺失和学术造假等新问题层出不穷,诚信议题趋于复杂的背景下,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应支持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左手是诚信,右手是法制,一心团结协作,两支偕行并举,在实践中将平面的文字落实于立体的制度。

    然而,俗话说“刚柔并济”,诚信建设需着手于“软实力”的培养。心理学上,有著名的横山法则:对一个人最有效且有持续性的约束,并不是外在的强制力量,而是内心的自我控制。3·15的出现代表着曾经囊括关于诚信大多问题的所谓“习惯法”,已经身着正装成为“成文法”,如今要做的是把这种“成文”切实落地于习惯。3·15从最初的官方形式,到最权威的揭发窗口,再到人人皆知的一个口头语词汇,正是其由外向内不断深入的最佳例证。下一步,3·15代表的诚信经营、合法维权的观念,更应深植于每一个公民的心中,形成一个庞大的道德根系,真正把每一天都过成不一样的“3·15”。这种逆过程的道德追寻,才能最终成为3·15背后的有力支撑。

    赛珍珠曾评价林语堂:“错繁根植于过往,而绚烂之花开于今代。”那么,若诚信之根曾植于封建礼节,新时代的我们,更需通过绳之以规,立乎于心让它绚烂的花开于今代!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zhangcx  审核: ya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