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Student's Demeanor

首页 / 学子风采 / 德育活动 /
行走天下,学无止境--高一年级研学旅行总结表彰大会

作者 : 50    来源 : 校办    时间 : 2018-06-15

        6月13号下午四点,全体高一年级师生在我校体育馆进行“行走天下,学无止境——高一年级研学旅行总结表彰”活动。会议由高一年级主任吴海斌主持,会上国际部主任伍玲宣读此次研学旅行征文获奖学生名单,谭志鸿副校长为获奖学生颁奖。

附获奖学生名单如下:

        1701班:彭雅欣、潘镜文、杨君浩、杜维瀚、李向睿

        1702班:马星宇、李佳怡、卢李欣、刘增琦、黄梦鑫

        1703班:朱亚轩、朱倍加、黄星原、刘郦莹、汪星玥

        1704班:丁秋竹、杨凯彬、胡鑫倩、但欣娟、王敬雯

        1705班:任易阳、宋杰、吴思蔓、周匆匆、周雨晨

        1706班:魏婧柯、周心彤、叶子颜、徐慧、郝嫱、竹夏

        1707班:李雨晴、卢俊伟、向佳慧、周冰苑、彭赟霄、董明之

        1708班:吴婧瑶、谭瑀、吴凤仪、向雨佳、赵尔重

        1709班:林姝玮、胡昕怡、梁子辰、江雨彤、班雪云

        1710班:方韫琹、罗秋雁、潘向阳、陈林烨、舒巧琳

        1711班:曾敏捷、邱羽茜、常木子、乔丹、张洋   

        1712班:郑婉童、李美琪、王冠文、赵宇航、程子炎

        1713班:付丽君、李玉冰、喻凌风、李欣雨、常玉洁

        1714班:郭昕语、邹若天、李慧民、刘沁馨、王宏博

        1715班:杜诗雨、吴瑕、程燕丰、崔文粲、熊莹盈

        1716班:郭锐、王浚辉、汪金剑、龚晏戎、田可仪

        1717班:岳雪芹、田廷威、杨奕在、王罗宾、牛欣瑶

        1718班:龙陈源英、周方绮、贺喆竹、吴孟颖、唐馨怡

        1719班:邓秋妍、邹胡诚钰、金逸飞、刘子石、王鲲鹏

        1720班:刘依晨、万浩文、余昭辰、潘凝、姚昕玥

        接着由三条线路的研学旅行征文获奖学生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研学感言。

长沙线路:恰同学少年——1706班魏婧柯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我们为什么爱长沙?

        爱它的雨水朦胧,爱它的翠绿葳蕤,爱它的古意盎然。我们用两天的足迹,去丈量了湖湘的千年。流金铄石的古城,那是洛阳,是西安,而长沙的美,恰好是在淅沥小雨中凸显出来,独显风华。它有一份厚重的深意,有一份南方的温婉,像一个款款走来的女词人,为我们慢慢进述它的一生。

        在学校和老师有条不紊地组织下,我们抵达了长沙。初至已是万家灯火,夜幕深深,惊鸿一瞥,便是一种古代与现代交错的感觉。长沙,以它独有的灵气,在历史的洪流中香远益清。穿过岳麓山的碧绿,印象中最深的大抵还是爱晚亭了。此亭为中国古代四大名亭之一,名自“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亭子大气而不失精巧,四方重檐,琉璃碧瓦,同学们都围在讲解员身侧,细心地聆听毛泽东为亭题字的逸事。一代伟人于此风霜雨雪,四季耕读,韦编三绝,我们身为新时代文化的传承人,就更应鞭策自己,砥砺前行。

        岳麓书院即使七毁七建也无损它的风雅,古麓山寺香火萦绕,却在一帘雨声中格外宁静;湖南大学的科技中心令人大开眼界,人工智能滑板已是我国科技的又一创造,诸葛连弩的改造则又是对古文化的延续。

       第二天去的湖南第一师范在我看来比湖南大学更有学术氛围。民国风的黑白建筑里偶尔探出翠绿的一角,为严肃的学习平添一簇生机活力。在这看似不起眼的一隅,曾涌现过诸多伟人,不仅是曾国藩,黄兴,陈独秀,单单一个毛泽东,便足以让它彪炳千秋。而之后我们在大礼堂中听的一场讲座,带我们回到了毛主席的少年时代,不仅教我们读有字之书,更教我们用认真严谨,踏踏实实的态度读人生这本无字之书。

       我们还去了太平古街,以及之前在岳麓山脚都进行了一番湖湘饮食文化深度体验。长沙的臭豆腐果真名不虚传,答案奶茶让我们买了杯情怀……总之,他们对食物的用心,也是对生活的精致,对文化的传承。

       最后一站是大名鼎鼎的湖南省博物馆。要说我对长沙有什么期待,那就是之前早就听说了马王堆汉墓的悠久历史。这次因为下雨,将橘子洲改为省博正是不完美中的完美。而导游让我们十个人为一组,去找他指定的十件文物,拍十张合照,找到最多的小组可获清华大学的明信片。不到五十分钟的时间,穿梭于三楼之间,在茫茫人海中确认千年的眼神,实在是难题。我们找地图的找地图,百度的百度,在人群中穿行,耳边可听风的呼啸,昏暗的文物前是浑重的喘气声:“快点,快点,我们已经找到三个了”、“让他们赶快下来合照!”像是神秘组织进行着不可告人的仪式,“叔叔麻烦让一下,我们拍个合照!”我们拨开人群,占据着文物的尊容,即使没有细看在《国家宝藏》中出镜的四方罍,我依然能感受到它摄人心魄的雄壮之气。我们并不是为了一张明信片而奔波,而是奔跑的过程中,是与身旁的朋友同在的。这也是大家虽然大汗淋漓,时间紧缺,却没有抱怨,只是对身侧人会心一笑的缘由。在寻找过程中还掠过了不少精美的文物。宋代青瓷搭配出的炉瓶三事乃是雅事一桩,更是古人热爱生活的态度;长沙窑出土的酒器也是一应俱全,异常讲究,这是湖湘的情调;东周就传入我国的玻璃制品真是精致非凡,凝聚着古人的匠心。赶着最后五分钟,我拉着同学从三楼下到一楼,一边震撼于3D投影技术呈现的地狱与人间的如梦似幻,一边心心念念找墓主人辛追夫人的遗体,沿途还欣赏了T形帛画、素纱禅衣等享誉世界的文物。辛追是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夫人,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湿尸,两千年过去了,当我站在她面前时,只觉得眼前之人只是沉睡一般,五官端正,黑发如云,皮肤富有光泽,是古人高超的防腐技术让美丽成了永恒。

       恰同学少年,同旅长沙。

       湘江北去,连通古今,让我们感知历史的风韵。

       不忘初心,不忘古人的谆谆教诲,不忘一件件器物里珍藏的情怀,不忘文化流传。

       再会长沙,难忘峥嵘岁月,与君同游。

 

重庆线路:我有明珠一颗——1718班周方绮

        我心怀明珠一颗,然蒙尘已久,今有幸来临山城重庆,于洪崖洞上品千与千寻般温柔;于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得山河风水之壮情;于渣滓洞、白公馆获革命之热血;于西南大学、重庆大学识学术之精妙,终尘尽光生,重现光芒万丈。

        犹记冯其庸先生于瓜饭楼写道:“我的学术道路,是重视文献记载,重视地面遗迹的调查,重视地下发掘的新资料。三者互相印证,才做定论。”

        对于生活于一方狭小天地的我们,“行万里路”的重要性更是不亚于“读万卷书”。吴主任曾对我说:“你靠着书上的那些句子,写出了那么多文章,可它们,都不一定及你出去走走得到的感触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想,便是如此罢。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我犹感谢学校为我们准备了这样一次研学活动,让我们有了到重庆拓宽学术视野,重温人情如许的机会。

       我初遇重庆,闪耀着用先烈们的鲜血染出的殷红,是无尽黑夜中肆意绽放的明珠。

       渣滓洞和白公馆中,那墙上一张张英勇无畏的面孔却被打上了黑白的色调,让人徒生一种壮志未酬的悲凉。而他们那仅二十左右的年龄,似乎更在诉说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悲伤。我抚摸他们睡过的床,那是连我都无法躺下的狭小与阴暗,却曾容纳了许多强壮威武的身躯。那湿冷逼仄的房间,暗无天日,却曾安放了那么多炽热澎湃的灵魂。在这里,夜幕不曾褪去,光明不曾降临,可他们分明将自己燃烧成光,为革命指明了一条亮堂堂的道路。他们分明是在“向死而生”。强烈的冲击感使热血一下子充满了我的胸腔,可我却什么都说不出来。环顾四周,参观的游客熙熙攘攘,竟也听不见一点喧哗。或许,在这里,无声便是最好的哀悼。

       我走进重庆,闪烁着睿智与沉稳的幽蓝,是当今尘世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无论是在西南大学充满现代气息的图书馆里,还是重庆大学古色古香的图书馆中,我们总能看到许多正在自习的学生们。他们并没有被我们的到来干扰,而是继续自己手头的阅读或写作,此等肃静的氛围不禁使我们放轻了脚步。渐渐地,我发现这样一种静在大学中就是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从图书馆到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仿佛有股力量深深抓着你,让你被震撼得哑口无言。在实验室中参观精妙的机械时,我突然想到在图书馆中不断查阅资料写论文的学生们。他们认真细致地琢磨每一个即将敲打下的字的模样。会不会也就是他们几年后严谨仔细地确认每一个零件的模样呢?我想这正如西南大学校史馆中袁隆平先生所写的:“心向最高处,根向最深处”。如今的他们有的是默默充实自我的专注,将来的他们有的是为国效力的风采。

       我拥抱重庆,终于倾斜出七彩流光,是饱受人文气息熏染的灿烂明珠。

       无火锅,不重庆。一天的行程过后,我们一同领略了重庆的火锅,热辣的味道使每个人都格外兴奋。沉浸于美味的同时,我们也有幸欣赏到了川剧的变脸和喷火等表演,精湛的演出让每个人都赞叹不已。中华文脉倚凭着她独特的生命力,竟将如此富有魅力的戏剧流传至今。这一颗中华文化史上的明珠需要被呵护,梨园子弟的衣钵需要被继承,千年来属于炎黄子孙的中华文化更需要被发扬……如此,在当今信息现代化的洪流中,能否秉持着圣贤之风不为波涛所裹挟,能否挑起这样一份责任重担,还得看我们的了。

       是的,这里是重庆,是光芒万丈的重庆。我所到之处,遍地温柔,一如唱词中的——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重庆,即是我心中明珠尘尽光生的地方。往后,大千世界还有许多未知的旅程等着我去解锁。然无论行到何处,都请时时勤拂拭,勿使心上明珠蒙尘埃。享受如今太平时,请勿忘革命先烈之痛;苦于学业道术时,请勿忘高手们的自觉与专注;畅游各国趣玩时,请勿忘我中华文化之精妙。如此,方能做到先立人,后立业,真正成为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夷陵学子。 

 武汉线路:观荆楚科技之瑰宝,赏华夏文化之大成——1720班余昭辰

    身居大湖之滨,艳艳江城,丰富多彩的楚文化滋润着我们,而此去武汉,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真正的楚地之韵。接下来请让我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研学感受。

    链家训练基地是我们研学所至的第一站,也是我们次去研学的大本营。与去往重庆、湖南的同学们相比,此处的设施确乎是有些简陋了。可这里丰富多彩的活动,却着实集齐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全军事化的管理,严格的训练,让大家迅速进入了状态,整齐划一的动作,响亮的口号声,时刻提醒着我们此行的目的:我们不是来旅游的,我们是来研学的!于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艰苦的条件更能磨炼我们的意志,也更能让我们在其中收获更多。我们看到了每天按时查寝的老师们,看到了视同学们如己出的家长,也遇到了与我们同患难的教官……我们不仅收获了一份坚强,更收获了一份感恩,一份友谊。此时我们俨然成了一个个楚国武士,坚韧不拔,却也心怀感恩,这正是我们夷陵人真正的样子。

    接下来的研学队伍分为两批,由于我所前往的目的地为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所以我就简单地介绍一下我感触最深的华中科技大学。我们首先前往的,便是华科的生物实验室。偌大的校园让我为之惊叹,而这却仅仅是华科的一个分院。谁曾想,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世界一流的实验室,现在居然近在眼前。当一件件栩栩如生的生物标本呈现在我的眼前时,我不敢想象相信这竟出自大一的学生之手。在生物信息教室,我们了解了世界前沿的尖端技术,在阶梯教室我们也领略到了汪宁院长的全英文流利演讲。为什么中华民族能雄立于世界之巅,也正是因为有这样顶尖的大学,有这样顶尖的教育力量,有这样顶尖的人才。他们的博闻强记固然是他们的优势,可真正成就他们的却是他们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没有不被外界环境所影响的能力,没有不被尘华所扰的意志,即便有优良的设备,又怎能做出举世瞩目的成就呢?正如汪宁院长所言:“Do not ask what you want,ask what you can!”只有在闹市中仍能心如止水,方能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结束了一天的行程,令人激动的晚会也拉开了帷幕。只有短暂的准备,没有充足的时间,有的只是舞台上的飞扬青春,有的只是台下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声。此时此刻,不论年龄,不论职业,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融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老师们悉心安排着节目的程序,甚至亲自上阵进行“动作指导”,在欢声笑语中,家长们,教官们都开起了自嗨模式,为台上的挑战者们疯狂打CALL。真是好久未见过如此和谐的一幕了,也许平日里在学校敬畏老师,也许平时与父母存在代沟,也许对教官的大嗓门心生畏惧。可如今,一切屏障都已经打破。师生同心其利断金。在满天的繁星之下,我们每个人都找到了最好的自己,在绚丽的灯光下收获了自己的花样年华。

     让我感受最为深刻的还是在湖北省博物馆。在湖北省博物馆珍藏的24万余件文物中,其中的三件可谓是浓缩了荆楚文化的精华。

    火与铜的碰撞,柔与钢的交融,将一代豪杰的英气留在了他的身上。他就是越王勾践剑。他看起来并不起眼,可仔细打量却令人惊讶,上面镶嵌着的绿松石,剑柄上的螺旋纹,非常精致。这好像不是一把剑,而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可就是这把剑,见证了卧薪尝胆,见证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他劈开了春秋与战国,成为了天下第一剑。看着剑上的斑斑锈迹,他仿佛所说着流离异国的愁绪,它包含着越王能屈能伸的英雄豪气,他也书写着一首王者诗篇。他是王者之剑,不出,则锋芒尽收,出鞘,则诸侯尽平,天下归心。

    秦国为何能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答案就在这云梦睡虎地秦简之上。一片片单薄的竹简上刻满了理智,也正是其上的法制制度成就了一代帝皇的传奇。他们仅仅只有筷子一般粗细,却有1155枚之多,而他们的主人喜,正是秦国的一名基层官吏。也许他不知道他平日的工作情况,它在竹简上留下的4万余字也见证了战国的硝烟四起,和秦国的兴盛与崛起。喜的墓里没有什么金银首饰,有的就是这1155卷竹简。这样尽职的官吏,不正是时代的缩影吗?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这个时代必将会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青铜器铸就了春秋文明,而曾侯乙编钟则代表着春秋音乐的巅峰。这套编钟做工精美,让人难以想象他们已经是2400岁的高龄了。走进了看,上面的花纹和图案愈发显得精巧,任何语言都难以描绘出它独特的美。我静静地看着他们,似乎与2400年前的人们进行了一次时空的交汇。当时的楚国正面临艰难的抉择,是以怀柔之策对北方的曾国加以利用,还是直接出兵灭国,向北扩张。楚惠王犹豫不决,便以讨教音乐为由头去见曾国国君,试探虚实。曾国国君非常喜爱编钟,而楚王也接着话题步步紧逼,曾侯最终以一钟双音折服了楚王,他说道:“一钟双音,和谐共存互不干扰,钟尚能如此,况乎曾国与楚国呢?”最终两国交好,楚王在接到曾侯讣告的时候也向曾国赠予楚钟。正是这编钟避免了一场杀伐,避免了两国之仇,是其中的音乐折服了楚王,折服了后世千千万万人,而它们的背后则是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工匠。他们定是有非凡卓越的工匠精神,在不断的钻研打磨中制成了这一个个创世精品,为后世敬仰。也正是他们的工匠晶石,让文化之花在荆楚大地上盛放。

    踏上归途,研学即将结束,但我最后想聊一聊,我们为什么要去研学?正如我们曾经写过的一篇议论文一样,清明扫墓难道仅仅是为了放松吗?难道研学仅仅是为了放松一下吗?当然不是!的确,研学是我们在学习与放松之间的润滑剂,但它更多的意义在于教会我们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看到了世界顶尖的技术,也亲眼见证了离世的沧桑。也许大家可以从电脑中看到这些,但这也正如窗内与窗外的景致,是截然不同的。只有真正走近他,融入他,你才能算是真正见证过。人走三峡,书读夷陵。三峡与夷陵仅仅是我们行路的一站,我们的征途,应该是星辰大海。在归途中,我更深刻的明白了:放眼世界,心怀目标,才能最终时候获成功。

     做最好自己,你我同祝力。愿我们能在下次研学之旅上再次邂逅。谨以此言与全体夷陵人共勉!

     最后,由谭志鸿副校长为学生寄语。

走出人生的大天地——谭志鸿

        同学们好!             

        刚才听了同学们的分享,一是羡慕,二是羡慕,三还是羡慕。

        一是羡慕你们享有如此美好的时代;

        二是羡慕你们拥有如此温馨的集体;

        三是羡慕你们拥有如此美妙的文笔。

        今天我也想结合这次研学旅行,跟大家交流一个话题:走出人生的大天地。

        我想套用议论文三段论的形式问大家三个问题:

        一、“走出去”是什么?

        “走出去”就是不拘泥于自我,不沉醉于自我,从自我的小天地里面走出来,走向人生更广阔的田野,成就大写的我和更精彩的我。

        二、为什么要走出去?

        1、走出去是时代使命的呼唤。这是一个什么时代?我想同学们脑海里都应该出现一些令人激动自豪的词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的时代呼唤怎样的年轻人来承担如此重大的历史使命,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崛起史,聆听那一个个鲜活而亲切的英雄事迹,我想同学们都应该有非常明确的答案:“民族复兴,舍我其谁!”

        2、走出去是实现价值的前提。“躲进小楼成一统,哪管春夏与秋冬。”不是我们夷陵学子应有的胸怀和精神。只有走出去,你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舞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严复、林则徐等一大批人走出去,放眼看西方世界,才明白我们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虚假繁荣里是多么可笑;周恩来、邓小平等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走出去,见识了世界的日新月异,进一步坚定他们救亡图强的理想;张朝阳、马云、刘强东、冯仑走出去,才实现了中国互联网弯道超车,与世界共舞的辉煌图景;潘建伟走出去,才实现了中国在量子通讯领域领先世界五到十年的骄人成绩。同学们正处在人生从小我到大我转变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放眼长远,激励自己走出去。

        3、走出去是放飞自我的需要。我们的同学只要在父母身边,基本上什么都不需要操心,吃穿住行都有人照顾得很好,说大家是温室里的花朵也不为过。可是当你从少年走向青年,这些舒适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和限制你,你会少一些远大的东西来激励自己,你会少一些坚持的毅力来成就自己,你会少一些包容的心态来拥抱世界;另外,我们如果在自己生命力最旺盛的青年时期,缺少向世界发出自己宣言的豪迈和勇气,没有大胆地走出去。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你可能会错过拥抱一个更广阔世界的最佳时机。

        三、怎样走出去?

        1、为自己树立一个理想。你的理想,不一定要多么宏大,但一定要有,最好与时代同频共振,着眼于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这种优秀是你发自内心的选择,是你的喜爱。做省状元赵君秋、周尧是一种成功;做故宫插画师龙文竹也是一种优秀,我们曾经的学生,现在的汪沅老师也是一种优秀。

        2、尽可能地丰富和发展自己。我们的时代,是最自由的时代,互联网的互联互通让世界无限大又无限小。我们的年龄是最美好的年龄,可以天马行空地构建自己的未来,可以痛快淋漓地付出自己的拼搏。同时,同学们专注于提升自己的时间实际上已经不多,如果算上小学到大学一共16年的读书时间,你们已经过了一多半,剩下的时光需要格外珍惜,不要辜负这样美好的时代和年华,尽可能地让自己成为你心目中优秀的样子。

        3、学会接纳和包容这个世界。同学们年岁渐长,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没有你想象中的那样完美。从父母开始,你会觉得他们老了,缺乏共同语言;再到老师,你会觉得他们也有很多问题没有搞明白,不是很博学,或者也有一些偏心;再到同学,你会觉得他们不是那样真诚,甚至很多人存在很多毛病;再到社会,你会觉得人们那么麻木,文明习惯差等等。包括你自己,你可能会很不满意你现在的样子,缺乏理想,不再是佼佼者,有些坏习惯总是改不掉。其实这就是世界和你自身的一部分,从来没有十全十美。你的父母在成为父母以前也是孩子,并且从来没有一门课程教孩子成为父母,他们在别人的经验中不停地实验将你养大,他们努力地爱你,但实际上他们可能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真正搞懂什么叫爱孩子,你也会成为父母,你也会经历这些幸福和无助;老师在成为老师以前也是学生,他们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方式有很多局限,教育的模样也可能不是教科书上教给他们的知识,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付你们调皮的样子;还有你的同学,他们出生在不同的家庭,接受不一样的教育,或者遭遇过你没有经历的挫折,或者正面临着生活的某种考验;还有你自己,你再也不是红嘟嘟的脸蛋,肉乎乎的小手,傻呵呵的笑声,你有了十五六岁的模样,有了十五六岁的喜悦,也有了十五六岁的烦恼,十五六岁的缺点。所有这一切,他一直隐藏在某一个角落,岁月把它带到了你的身边,请你愉快地包容它,接受它。

        同学们,归结起来讲:走出去!

        看过的风景,会决定你的眼界;

        见过的世面,会决定你的胸怀;

        付出的努力,会决定你的选择;

        经历的苦痛,会决定你的高度。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勇敢走出去的夷陵学子:大千世界,快意人生!

        附三条线路视频:

 

        PS:此次研学旅行活动有奖美篇和微视频作品还在继续征集中,欢迎各班继续提交作品,美篇和微视频优秀作品后期将在夷陵中学公众号展出,后期还有惊喜哦!

 

 

 

责任编辑: admin  审核: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