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Campus News

首页 / 校园动态 / 办学成果 /
第十九届科体艺节科技创意大赛活动方案

作者 : zhangj    来源 : 校办    时间 : 2016-09-18

    2016年,由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知识产权局共同举办的宜昌市第十五届青少年科技节将隆重举行,其中9月~11月为集中活动时间。本届科技节目的: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实践能力,激发青少年参与科学实践探究活动的兴趣,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

    宜昌市第十五届青少年科技节主题:激发创新热情 展现青春风采(评审类作品申报表    附件下载)

    宜昌市青少年科技节微信公众号二维码(请扫描加关注):

     我校现根据本届科技节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第十九届科体艺节活动,将组织学生开展的评审类科技活动如下:

    评审类项目:创新类、科技创意征文、科技实践活动等三大项目。其中,我校将推荐优秀科技发明作品申请国家专利;从荣获市一等奖的科技作品中择优选送参加全国、省科技创新大赛。

    以上科技活动,希望同学们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其活动方案如下:

    ㈠参赛要求

    参赛对象:高一、高二学生

    ⒉作品上交时间:9月19日(周一)~10月10日(周一)

    ⒊作品参赛原则

    ⑴坚持三自原则: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

    ⑵遵循三性原则: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突出作品的创新意识和科技含量。

    ⒋作品上交材料

    ⑴纸质材料:申报表1份、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1份、相关附件材料1份。其中,申报表和研究报告必须为打印稿,相关准备要求详见以下说明。

    ⑵电子版材料:以上所有纸质申报材料对应的数码格式。

    注:科技小制作需同时上交实物或模型;研究性学习课题属其参赛作品范畴,可上交近两年内已结题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赛。

    ⒌作品申报者人数说明

    ⑴创新类和科技创意征文:个人项目(1人/项)、集体项目(2人/项或3人/项,即每项作品作者最多不能超过3人);

    ⑵科技实践活动:以小组、班级等名义申报参赛作品,每项作品作者3人或3人以上。

    ⒍参赛评审费:20元/项(注:该评审费由学校统一代收上交市科协。)

    ⒎联系人:张老师   地点:科技实验楼三楼办公室 

    ㈡申报作品相关说明

    ⒈创新类

    ⑴主要类别:发明创造(能制作出实物或模型参赛,获奖情况更理想)、科学研究论文(如实验型研究)、科普调查报告、科技小制作等四种类别。

    ⑵项目类别:即研究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医药与健康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动物学、植物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行为与社会科学等13个学科。(详情附后)

    注:申报表中填写项目类别时,只能填写一个学科。

    ⑶作品材料说明

    ①发明创造:项目类别一般属工程学。其作品:具有创造内容的机器、器具、仪器、工具、日常用品;新设想、新发现、新颖的计算机软件等。作品可通过实物、论文、图表等形式表达,对大型实物可用模型代替。

    注:科技发明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细则"第二条中所规定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已申请和获得国家专利的项目可优先参赛。 

    Ⅰ申报表:其项目简介可从9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项目摘要(介绍作品结构及工作原理等)、选题是怎样确定的、设计(或研究)目的和基本思路、研究过程、应用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原理、主要贡献(创新部分、实用性等)、他人同类研究的情况调查、进一步完善设想、申报者分工情况(仅针对集体项目)等9个方面。(800字以内)

     注:实用性可从作品应用价值、应用前景、应用领域、生产成本等方面进行介绍;作品结构可通过结构图、原理图、实物图片等展示。

   研究报告:撰写内容从项目简介的9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字数不限。

    Ⅲ附件材料:能反映发明实物功能实现的照片或光盘(发明实物最好能随申报材料上报)、原始设计资料(如图表等)、项目活动照片、原始记录(手写或打印的原始研究过程)、相关证明材料等。

    ②科学研究论文: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现状及其分析和建议,要求与学科教育相结合。项目类别应根据研究对象特点选择一个学科。注:项目类别不一定是研究过程中所应用的学科。

    Ⅰ申报表:参考发明创造类别填写。

    Ⅱ研究论文:撰写格式依次为课题名称、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撰写内容应包括研究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图表资料、研究结果实物或照片等。

    Ⅲ附件材料:原始记录(原始实验数据等)、实验图表资料、研究过程照片、相关证明材料等。

    ③科普调查报告

    Ⅰ申报表:参考发明创造类别填写。

    Ⅱ撰写格式: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标题。如“××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束语三部分。

    ★前言。常用写法:如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如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如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主体详述调查研究基本情况、做法、经验,分析调查研究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结论。  

    ★结束语。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Ⅲ附件材料:参考科技发明和科学研究论文类别。

    ④科技小制作。能反映和演示科学现象的仪器等,其申报表、研究报告、附件等作品材料参考发明创造类别准备,同时制作实物或模型参赛。

    科技实践活动

    指青少年以小组、班级或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组织名义,围绕某一主题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的综合性、群体性科技实践活动。(如以班级为单位、环保兴趣小组等3人以上学生集体组织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等。)

    ⑴五要素(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明确的选题目的。所设计的活动,主题应根据当地的条件和可行性,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普及;有利于青少年通过活动学习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对当地教育、生产、经济和科学文化等其中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②完整的实施过程。活动在实施时,有系统完整的活动计划、进度安排、组织方法、实施步骤和总结评价。

    ③完整的原始材料。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参加人数)、照片或录像、新闻报道等材料。

    ④确切的实施结果。由活动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以文字的形式,将活动结果叙述清楚。文字应简练,可根据条件辅以必要的实物、照片、录像等。在上报之前,各地应对该结果的可靠性加以确认。对于学校以上的实施单位,参加活动的学生应占学生总数的30%以上。

    ⑤实际收获和体会。包括青少年参加活动的体会、活动的宣传教育覆盖面,活动体现的社会效益,对今后有关工作的建议等。

    ⑵评审标准

    ①真实性。活动符合参与者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符合当地的客观条件,有活动记录、活动总结(包括书面材料和纪实材料等)。

    ②示范性。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当代科技发展方向,围绕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活动设计和组织形式科学、有新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利于推广普及,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能为其他地区开展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的经验。

    ③教育性。活动符合教育规律,能够对参与者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能力和情感的培养、思想和道德的教育,有利于参与者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④完整性。活动已经完成或阶段完成。活动过程清晰,有明确的活动目标、系统周密的活动计划、实施步骤和活动结果。

    ⑶申报表:可参照科技创新类别。

    ⑷附件材料: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照片或录像和新闻报道材料等作为附件上报,涉及的活动记录、调查问卷等数量较多的,提供几份比较典型的即可,不需全部提交,复印件即可。

   ⒊科技创意征文

    ⑴主题:围绕科技创新,结合身边热点问题,进行创意想象。

    ⑵要求:主题明确,思路清晰,观点新颖,语言流畅;内容积极健康,标题不限,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的学科分类

    1.数学(MA)——指形式逻辑或各种数字及代数计算的开发,以及这些原理的应用,包括微积分、几何、抽象代数、数论、统计学、复数分析、概率论等。

    2.物理学(PH)——指能量及其与物质作用的原理、理论和定律,包括固态物理、光学、声学、粒子、原子物理、原子能、等离子体、超导体、流体和气体动力学、热力学、半导体物理学、磁学、量子物理学、力学、生物物理学。

    3.化学(CH)——指对物质性质和组成以及其所依从的规律的研究,包括物理化学、有机化学(不含生物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塑料、燃料化学、杀虫剂、冶金学、土壤化学等等。

    4.微生物学(MI)——指有关微生物的生物学,包括细菌学、病毒学、原生动物学、真菌学、微生物遗传学等。

    5.环境科学(EV)——指对于(空气、水及土地资源)污染源及其控制的研究、生态学等。

    6.生物化学(BI)——指生命活动进程中的化学,包括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光合作用、血液化学、蛋白质化学、食物化学、激素等。

    7.医药与健康学(ME)——指对于人类及动物的疾病和健康的研究,包括牙科学、药理学、病理学、眼科学、营养学、公共卫生学、儿科学、皮肤学、过敏反应、语言与听力等。

    8.工程学(EN)——指技术,直接将科学原理应用于生产及实际应用的项目,包括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工程、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摄影工程、音响工程、汽车工程、船舶工程、制热与制冷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工程等。

    9.计算机科学(CS)——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工程设计与开发,包括互联网技术及通信、计算机制图技术(包括人性化界面),仿真/虚拟现实技术,计算科学(包括数据结构、加密技术、编码及信息理论)的等等。

    10.动物学(ZO)——指对动物的研究,包括动物遗传学、鸟类学、鱼类学、爬虫学、昆虫学、动物生态学、古生物学、细胞生理学、生理节律学、畜牧学、细胞学、组织学、动物生理学、无脊椎动物神经生理学、无脊椎动物研究等。

    11.植物学(BO)——指植物生命的研究,包括农业科学、农业经济学、园艺学、林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植物溶液培养、海藻等。

    12.地球与空间科学(ES)——包括地质学、矿物学、地貌学、海洋学、气象学、气候学、天文学、洞穴学、地震学、地理学等。

    13.行为与社会科学(SO):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人和动物行为与反应,人类社会中的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包括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考古学、教育学、动物行为学、人种学、语言学、城市问题等。

责任编辑: admin  审核: admin